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吃辣

晚上叫了碗腩肉小辣米線,
給辣個半死。

好像是第二次遇到這樣的情況。
上次那碗是一看湯底已知不妙的紅當當;
今次是只有詭秘的半濃不淡的橙黃湯底,
結果/下場一樣:
辣得滿身是汗汗流浹背汗如雨下總知是有關汗的形容全搬出來就是。
對付這種辣,
飲品還不比紙巾有用。
要知道鼻道禁不住湧出的汗水或鼻水就只有紙巾可救,
要不就落得尷尬。

到結賬的時候,
仍感到自己滿身是汗,
大概那伙記也見慣不怪/司空見慣,
也沒露出特別驚訝的表情。

離開店子的那刻,
感覺就像踢完一場激烈的球賽。
抹了抹額上的汗水,
也分不清是熱是冷,
大概多餘的水份都給排出,
要是因水腫而看來很胖的人倒可試試這方法排去身上過多的水份。
大概發燒的人吃上一碗,
出身汗,
也可以不藥而瘉。

話說回來,
吃得辣的人都是因味蕾不好,
所以對辣沒太大反應。
換句話說,
我這些受不得辣的人倒應高興,
自己可以吃到更多層次的味道。
我想。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來電顯示

換了電話。

今天打翻了一杯奶茶。

Wilson的奶茶。
對不起。

新換的電話不知為何無法/沒有顯示來電號碼及人名,
好像是要逼迫我這個選擇性接聽來電的人非聽不可。

好了,
下午有人來電。
又是沒有來電號碼及人名。
我看著電話螢光幕呆疑了一兩秒,
決定接聽。
來電的人一輪嘴的說了很多話,
我確定這人我是認識的,
但記不起這聲音屬於誰,
便問她,
邊位,
但來電的人還是沒有回答,
繼續她想說的。

為什麼就是有這麼多人總是假定對方一定知道自己是誰,
然後不作自我介紹(至少回答人家的問題)就一輪嘴說自己想說的話...
真的有很多人是這樣子的!

打翻奶茶是什麼一回事?

事緣就是我顧著向電話喂喂喂你是誰你是誰,
右手手肘就把奶茶打瀉了。

p.s.
這個電話好像和我不太或者是我不太這個電話。
總是有很多其他電話也會有而我又能處理的問題出現在這電話上我就變得不能處理...
例如啟動sim卡的電話簿例如挪移sim卡。

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

喜歡不喜歡

這兩日看了兩個作家的散文,
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在文中把人類劃分成兩類:
A說人類只有兩種,
喜歡XX和不喜歡XX;
B也說人類只有兩種,
喜歡ZZ和不喜歡ZZ。

這樣看來,
人至少可被分為四類。

而且還有很多作家都喜歡用這個方法把人劃分。
當然也有不少作家不喜歡用這方法。
所以作家可分為兩類:
喜歡這種分類方法的作家和不喜歡這分類方法的作家。

這種推論是沒完沒了的,
就像從前有坐山,
山後面有個和尚
的故事。
更別要談喜歡和不喜歡中間存在的可能性,
超越了喜歡不喜歡又是什麼?

這話題是不見底的。

指出這現象只想說明作家們的自我中心。
(我絕不反對,
且態度支持。)
拿來作喜歡和不喜歡之間的介定物其實都是作家自己認為最具代表性,
或者說白點說是對作家自身/個人很有意義/感覺的東西。

明顯地,
他就是那族群的代表人物。

聽起來很自大的玩意。
但找一樣東西/習慣/喜好去代表又真是這麼容易的嗎?

請試試看。

先來一個:
世人只有喜歡吃榴槤和不喜歡吃榴槤的人。

我是前者。

2009年11月15日 星期日

玩樂

上星期聽到了急急子替細蘇班的節目。
當日主題是玩具,
她也順利成章地,
播放了玩具

坦白說,
一起始我是覺得唱歌的那位發音好像有點問題,
她唱起來竟使人無法立即分辨是粵語還是國語,
就像來港多年但仍沒有學好廣東話的腔口。

她是王菲。

上述的論調的確是有點誇張,
但對比起她的國語,
她的粵語發音明顯不算是字正腔圓。

lalala...lalalala...
似乎是王菲其中一種唱腔。
(有說王菲開演唱會的時候,
歌詞顯示器還沒有出現,
她一忘詞就在台上lalalala起來。
表演繼續精彩。)

我有時甚至懷疑她連錄音時也會忘詞。
不是對著歌詞錄音的嗎?
對,
就是連看詞也忘了。
真誇張...

就算聽著不太清晰的,
間間斷斷的幾句的一起渴...醉一...亦一起...,
還是想聽下去的。

真的想知道如果王菲參加超級巨星,
會否被評為都唔知你唱緊乜你連歌詞都唔記得點上台唱歌...
然後阿菲擺出一副懶理不理毫不介懷的樣子走回後台。

近來看到王菲再次出現在螢光幕上-
為代言霸王洗頭水的廣告,
是離復出的日子不遠嗎?

是有點期待。

p.s.
1.聽不清楚的原因當然包括收音機的收發器沒有調好。

2.在youtube裡竟然沒有玩具

2009年11月4日 星期三

有些關於錢的現象

以下的見解是由沒錢的人的角度出發:

當擁有一筆/一舊錢的時候,
就開始打算怎樣運用才最化算/值得

開始好好點算自己必要的支出,
再加上一些可能/預期突發/偶然的支出(這種支出佔大多數)。
好了,
看來是會出現結餘的,
一切看來都異常美好。

開始打算/計算如何運用結餘
是,
運用結餘
聽來很合理的一回事,
但結餘都要好好運用,
之後那來結餘?

這種問題看來很掃興,
但這都是些觀察所得,
最後那筆/舊錢就會很妥當/適當地全部用掉

至於有錢人
(是指真的有很多很多很多錢的人;
是指可以一幢幢樓買一座座山買的人,
當然是有些誇張)
他們看來不太會/沒想過計劃錢應該怎樣花。
到頭來,
他們好像沒花過太多錢。
這樣的邏輯聽來很無稽,
卻荒誕地合理。

而我是深信世界是有這種事的。

p.s.
一開始貧富是怎樣分開來的?

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規律

如閣下很急時間/十分疲累,
這不要花(太多)時間閱讀下文:

上班以後,
真的很少再在這地方寫東西。

不是不想寫,
而是昨天今天明天的反差/落差實在太少。

什麼東西也好像/太過自然地發生,
甚至可幻想下周星期四下班的畫面。

我不想用刻板這個形容,
因為這個詞看來很負面。
而事實上有很多人十分喜愛/熱衷於這種生活模式。
我不想把他們認為是美好的事物無辜地被看輕/蔑視。

這是一種名為規律的東西。

習慣不寫東西也是一種規律

這東西是很吊詭的。
你當然可刻意地使它出現,
但就算你什麼都不幹,
它還是會出現的。
因為什麼都不幹也是一種規律

我想這是所有生物賴而為生的一項至關緊要的原素。

就如呼吸一樣。

規律是意識層面的東西,
你只能認知它的存在,
無法規律地加增減少,
聽來和神一樣。
(有說,
神就是一切規律的創造者。)

問題來了,
究竟是神創造了規律給人,
還是人學神自我創造規律?

這問題和很多宗教問題一樣,
是想一輩子也不會發現答案...

算了,
這篇東西連我也看不懂...

p.s.
1.pattern能興一輩子大概與人們鍾情/無法擺脫規律有關。

2.規律可簡單地理解為重複做著一件事或嘗試重複做著一件事。

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

虧欠

好像再沒有藉口讓自己躲懶/偷懶不寫東西了。

責無旁貸,
如果你真的還有那個

再惰懶下去,
甚至/可能會忙了向自己道歉。

這種道歉文也不知打過多少篇/遍,
請不要繼續下去。

當然可視之為掙紮/爭扎文學,(想想那個是正字)
如果面皮還夠厚的話。

對不起了,
我要把你們都寫下來。
就請你們活得精彩一些!

豆根

桌上的黃花魚的鱗沒有刮得乾淨,
混上油及醬汁後顯得特別光澤。
房球根搶先把筷子往黃花魚夾去,
然後迅速放進大嘴裡。
縱然感到剛吞下的食物好像黏著些可能是魚鱗的硬塊,
他還是毫不猶疑用筷子夾起擺在飯檯另一邊的切雞塊,
然後又放進大嘴裡。

其實吃些食麼對現在的房球根一點也沒有干係。
在三十二至三十五歲期間,
他失去了賴而為生的味覺,
吃什麼都只吃到鹹豆根的味道。
醫生都沒有驗出他的味蕾到底出了什麼毛病,
只告訴他有幾隻快要掉下的蛀牙。
他知道食評家的工作絕不可丟掉,
除了吃以外,
他知道自己沒有其他專長。
幾次看病他也沒有拿藥便趕忙跑掉。護士亦因房球根虛報的聯絡資料而不能追回診金,
而給醫生籍詞扣減薪水。
(房球根每次都作不同打扮。)

編輯致電房球根,
要他在明天之前撰好今期飲食專欄稿件。
房球根連聲應好。
在電話的另一邊廂,
正看著房球根吃菜的酒家老闆正奇怪房球根吞吃的速度會否太快,
而不能吃得出餸菜的味道。
但礙著房球根的專欄的公認性和名氣,
他也沒有出聲過問。
但剛才看到他差點把手提電話也放進嘴裡的那刻,
他真的懷疑眼前的那人便是那能寫出讓讀者看完後立即有到那餐館吃飯衝動的文章的專欄食家。

房球根剛剛真的吃到了手提電話,
但他當然知道這種硬度絕不屬於食物,
很快便本能地把它挪移了一點。
眼前鮮豔奪目的餸菜與嘴裡鹹豆根的味道使房球根產生錯置的感覺。
他記不起究竟自己曾在那兒吃過鹹豆根,
而鹹豆根又是什麼模樣,
至乎他懷疑這鹹豆根只是他個人幻想的產物。

酒家老闆親自捧上甜點與房球根,
是一碗綠豆沙。
房豆根合上眼睛,
把綠豆沙遞到鼻子面前輕嗅,
嗅到鹹豆根的味道。
他強忍這種因不斷重複而變得討厭又莫名地複雜的味道。
他已經忘記了綠豆沙的熱度。

縱然感到嘴裡正塞滿了鹹豆根味道的流沙狀物質,
但他清楚鹹豆根的質感並非這樣。
他極力地幻想鹹豆根的味道,
質覺,
形狀,
顏色,
但一點大概也沒想出。
即使他用自己過於粗大的手指頭來回擦著眼睛,
但還是沒有任何影像。

酒家老闆以為這位著名食家出了什麼狀況,
擔心是食物導致食家不適,
急忙呼喊湊巧路過的侍應進來,
著他為房球根預備一杯熱茶。

房球根眼睛看到一些深綠的熟悉的東西。
這種東西不曾在外看過,
只在他發夢中看到這東西卡在身體某部位。
那個男人在他面前放下的一小碟東西,
他看得很清楚,
但卻嗅不出如何氣味。
房球根伸手去拿,
並放進大嘴裡。

這是什麼味道呢?
房球根向著酒家老闆問到。

這下可把酒家老闆難倒了。
自從自己幾經辛苦從廚子捱到當上一家酒家的老闆,
便刻意地不再想進廚房。
他發誓,
不要再和食物一起被蒸騰,
食物不是朋友,
只是生財的工具。
或者朋友都不是朋友,
只是生財的工具。

房球根看著酒家老闆想著出神,
心想這菜色原來大有來頭,
但自己竟然沒有個究竟,
越想越荒,
便猛把眼前深綠的熟悉的東西搶進嘴裡。

鹹豆根原來這般好吃,
酒家老闆看著眼前情景輕嘆道。




也忘了這是在何時寫的東西。
剛找出來,
就這樣子草草收尾作結。
(黑字為剛補上的結尾)

又感到了。

答案:掙扎

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

維港

在小學時曾經讀過香港之成功,
地利是其中一項很重要的因素。
當中維多利亞港是被形容為水深廣闊,
方便大型船隻航行。

這些年,
維港闊度的變更是有目共睹的。
(灣仔海旁的臨時狗公園快將清拆,
傳聞會作填海之用)

*傳聞政府打算與大地產商合作建一天橋接通港島尖沙咀。

維港的聲譽/名聲是每下越況,
差點忘了她的任何好處。
(對任何事情,
我們都是這樣的)

好的,
維港是已經變壞了。

但是,
無論你口裡甚至心裡多麼討厭現在的維港,
當親身與她擦身的時候,
還是會替她拍幾張照片。

問題不出在口是心非。
只因有些人/事,
無論如何錯調/離譜,
你還是會抵唔住頸情不自禁好犯賤咁拋個身俾佢

無得救

p.s.
真想知道現在的教科書是怎樣形容維港。

*這是胡扯/胡趨的。

2009年9月22日 星期二

你睇我唔好

被問及平時/平常有沒有看電視的習慣,
照樣的回答沒有。
(縱然/儘管/即使*你們經常硬說我是電視怪,
但我是真的極少看電視的。
*有人會不斷地大聲/高聲地討論劇情
我的耳朵只是不覺意/自覺地聽到了一些無關痛癢的資訊/消息,
主要還是劇情)

然後她就說自己會看台劇日劇韓劇還有泰劇
對,
是泰國的電視劇。

我知道她是要繼續說下去的,
就真心地裝出一副滿有興趣的樣子,
剎是期待地等她說下去。

日劇韓劇都很簡接,
就是不會直截了當。

韓劇整天哭哭啼啼,
演員們又木口木面,
劇情又慢得恐怖,
也看得下?
其實和日劇是近似的。
只是韓劇很著重細節,
有時描寫過度,
這就出了亂子。

哦,泰劇也看?
你懂泰文?
不懂啊,
不過也估到七八成的。
他們的劇集很好看啊!

哈,是嗎...
是啊,
其實看外國劇也會看到很多文化。
你看看他們怎樣生活,
就知道他們心態如何。
像韓劇和泰劇,
他們的有錢人要shopping,
都是到香港除景的。

日本就在隔離也不去(指韓國)
她們的國情就是...
也是,
她們很愛互鬥/互拼/互相比較的。
(連忙/荒忙接上嘴,
為掩飾那白痴的問題...)
她們看香港就是一個好地方啊,
只是香港人...(下刪百字)

(果是旅遊發展局的人)

在對話中,
她不斷笑說,
至乎強調自己很婆仔/小女人/典型師奶仔
這就算了,
她竟然問我是不是宅男
What the Fuxk.

跟長輩對談真的獲益良多,
代價只是被掘苦一下,
還算划算的。

後記:
下了的士才記起遺了相機在車上,
追了兩個街口總算截到了。
上氣唔接下氣地跑回公司,
她又笑笑口說:
「追不到也不打緊啊,
剛才開了單,
有車牌號碼,
馬路的士/馬路天使幫忙就行了。
一樣可以搵到
算了,
年輕人就當做做運動吧。

聽她的語氣;
看她的樣子,
好像是在怪責我尋回相機,
導致她不能打上馬路的士/馬路天使找葛文輝幫手搵相機...

What the Fuxk.

*你們包括:
像消失/隱形/失蹤了的丁尚言;
黃曉,
還有不能盡錄的朋友:
欽哥熊貓等。

*有人:
那些說話聲浪過大/極大的家人。

2009年9月19日 星期六

以下內容,
不適合喜愛象的人士觀看。

自實習以來,
每天都由崇光經維園到萬國寶通中心上班。

返工經維園;
放工經維園,
都沒發覺直至今早才看到的那頭象。
很邪門。

好既唔靈醜既靈

沒打算形容那頭象的樣子。
因為我根本就沒有好好/認真/仔細地看清楚。
硬說也是騙你的。

是時候說說象的壞話

無論是迪士尼童話裡的小飛象Dumbo還是現實中的象,
都十分笨/蠢。
(小飛象其中一個常作的動作便是用自己的一雙大耳蓋住自己的眼睛。
很白痴的動作)

傳聞養象的人在象身型和力氣都還小的時候,
會用一根大木柱拴住小象的腳跟。
小象幾次拉扯不動,
便放棄了。
到小象長成大象,
養象的人甚至會用一條比較小的木柱取代原來的大木柱,
反正牠們就一直以為自己逃不了,
壓根兒也沒想過要掙扎。
這就叫徹頭徹尾的放棄

大象的眼淚裡的蘿西是蠻討人歡喜的,
但我是不會喜歡象。

原因是,
從前的今日睇真D城市追擊裡出現的象鼻人象族崇拜真的把我嚇怕了,
就像大木柱嚇怕了小象一樣,
都是童年陰影

2009年9月5日 星期六

~

有一陣子,
很愛用~

我對~的解釋是:
蠻不錯/也好/很好;
嗯/就是這樣子;
無可無不可等。

由於~的多用途,
使用的頻率自然很高。

可能是~的曝光過度,
有日,
突然對這彎彎的曲線很反感/厭惡/憎惡,
每次用也會渾身不自然/自在。

放心,
我只是討厭自己用~,
閣下用~與否,
適/悉隨尊便。(想想那個是正字)

p.s.
1.)XD,= =,--''等也盡量不再使用,
總覺得這些符號有點無聊
對,
無聊

2.)家裡的怪獸老早知道我很討厭看見那些表情符號,
在每次發短訊給我也特意/刻意/專登加上,
後來還發展到不斷發一些只含動態表情符號的短訊給我。(即是一隻/粒字都無的那種)
直至換上一部連拍照功能也沒有的Nokia,
問題才徹底解決。
(因為手機不能顯示/解讀動態表情符號,
真是聰明的手機)

答案:悉隨尊便

2009年8月31日 星期一

世界真細小

在網上隨意地到處走訪,
究竟碰上了多少人?

究竟互聯網是開拓了世界,
還是收窄了世界?

因為看了鄭丹瑞的blog,
想起了一篇舊文,
就是這樣而以

小人物的自述(中六時期的一份文學功課)

這城市很大,
很大,
大得令我有點透不過氣,
大得把我擠壓得渺小。

在這城市裡每活一刻,
我就感到自己縮減了一分。
在這城市活過四十個年頭,
在鏡子裡,
我已看不清自己。

「我出門了。」
我特意的提高了嗓音,
好讓家中老母知道我外出上班,
也好讓我感覺自己的存在。
嗓子隱隱作痛。
小人物要發出大聲音,
受點痛楚,
也是活該的,
我想。

我慣常的把手挽膠袋勾在馬路邊的欄杆上,
並把從前熟悉的玩意拿了出來。
望著手裡厚厚的一疊樓盤宣傳單張,
我竟有點不知所措,
從十年前開始,
它們突然變得很陌生。
我怕拿著它們,
它們好像會把我吃掉,
它們好像看不起我。

十年來,
它們不斷地撒落在這城市的海面上,
要把城市的海水吸乾,
而我那些充滿戰慄的汗珠,
也不斷地把它們弄濕。
那一刻,
我有種莫名奇妙的喜悅。

從前,
街上人的影像都很清晰,
我很容易的便可把他們從群落中挑出來。
他們大多都樂意被我選中,
通常還會報我以一個「你選對人了」,
或「你眼光不俗」的眼神,
我用微笑導引他們步向示範單位的同時,
也不時托托那本已妥當的眼鏡。
我清楚知道,
這可使他們感到我的著緊,
從而增加他們對我的信心。

現在,
街上的人樣分為了兩類,
一類人的影像,
模糊不清;
另一類的影像,
變得比原來的更大,
大得使我懷疑自己不小心走進了大人國。
那些沒實底的幻影,
感覺很熟悉,
滿有親切感,
縱然容貌不易被記清,
但總有個面譜會在腦海中浮現。
反是那些「大人」,
從前他們的身影是那麼的細小,
在人群裡毫不起眼,
蹲在路旁抽煙的樣子,
叫人一看便心生厭惡。
但現在他們是如斯趾高氣揚,
我的眼裡只能看到他們粗獷的毛孔。
毛孔的縫隙,
隱隱洩出他們口裡鼻裡多餘的熱氣,
我好像快要被這熱氣溶掉。

手裡的單張好像只派出過十多張,
它們多是被無聊地在街上閒逛的年青人取走的。
他們,
環保地把它們扔進了廢紙收集箱。

我不想把手上的東西主動地遞到別人手裡。除了害怕,
我覺得沒此需要。
他們有需要買樓,
自會找地產代理。
會因為我手裡的一張彩色紙而去作數百萬的決定嗎?
不。

從前,
我的答案是,
會。
因為從前的人,
不理有沒有需要都買。
從前,
買東西,
不講需要,
包括物業。

因我的汗水而變得更重的紙張伴著我歸家的腳步,
步履與手挽膠袋的東西一樣沈重。

不像其他人,
我從不按自己家的門鈴,
反正是沒人會聽到的,
十二年前結婚的妻子在十年前帶著孩子走了,
家中只剩下耳朵不靈光的老母。

我打開冰箱活門,
看到裡面有一隻包裹了保鮮紙的白瓷碟,
保鮮紙上鋪滿了水蒸氣,
隱約看到是一尾吃剩一半的紅衫魚。
檯面上放著一碗飯和一碗湯。

我拿起湯,
細細的喝了一口。
原來,
我的影子要在那溫吞吞的泛著油的牛骨湯才能映得真實。

2009年8月25日 星期二

工作是能治病的

上班第二天,
開始工作。

準備上班用的紙巾,
竟然到下班也沒用上兩張。
明明昨天還是鼻水猛流。

哈哈,
健康的感覺真好。

真心,
工作是能治病的。

要明白/認同這道理,
先要明白/攪清工作與忙碌是有分別的。
你可以有很多工作,
但並不忙碌;
你可以沒有工作,
但很忙碌。
有些人就是喜歡搞到/弄得自己一副很忙很忙的樣子,
但你問他忙什麼,
他總是很猶疑/遲疑地答你:
總知就好忙喇!

退休後仍不斷工作的老人,
身體似乎都很健康。

你看*在路邊執拾紙皮鋁罐的公公婆婆,
(主要是婆婆們,
公公們通常比較懶)
有時懷疑自己能不能推動他們的大木頭車;
經常探聽陳家個女乖王家個仔孝順方家個孫叻仔李家娶到個好新抱的陳李張黃何八姨公婆,
可算是繼菲印藉傭工後的最強網絡。

他們看來都很健康,
只少表面如此。

真的,
常懶在家裡,
什麼事都不(想)幹,
是會屈/鬱到病的。

老人家常說:
成日喱係屋企摳臭/摳菇咩你?

摳菇,
不如努力工作,
買件mercibeaucoup。

原來這是一篇廣告...
$#&#!)_+?:Q@^!()(!@$%

*有報導指出,
某部份在路邊執拾紙皮鋁罐的公公婆婆其實生活無憂,
只是那代人一生都辛勤/節儉慣了,
所以仍然繼續從前的生活方式。
當然,
生活很苦的仍屬多數。
無論如何,
不斷工作的他們都是值得尊敬的。

2009年8月21日 星期五

檸樂加薑

又病,
每一步都是拖行的。

好不容易地走進了一所茶餐廳,
看著餐牌,
沒什麼想吃的。(你也知道病了/鼻塞的人其實吃什麼也沒分別)
如果還有空/想病多幾日,
便會點一隻炸雞脾來感受一下朦朧的味覺。

算了,
沙津加豬扒包。(說來豬扒包也蠻熱氣...)

飲品,
檸樂加薑?
哈,
這所不起眼的茶餐廳竟然有檸樂加薑提供,
還大刺刺地寫在餐牌上,
還真夠大膽。
(真的很難舉出有比這更麻煩的飲料)

加五蚊?
很便宜啊。
有次在某酒店當抄散時,
在一個由一所名牌小學舉辦的晚宴上,
一位太太在席間感到頭痛,
查問有沒有檸樂加薑提供,
幾位經理相量後定價三十五完一杯。
最後由於酒店所有可樂都經雪藏,
而解凍時間約需三十分鐘。
(不是煲的嗎?
看來他們還是怕麻煩...)
最後,
那位太太只得嘆一句:
算數喇咁...

加五蚊
哈,
就來一杯。

問題來了,
檸樂加薑究竟有什麼功效呢?
是治頭痛還是感冒?
還是,
這些都只是以訛傳訛的民間傳說?

是但,
身體不適的人什麼都信。(看看寶藥黨氣功師神醫風水師的成功就知道)

味道如何?
不要問吧...

p.s.
可口可樂是由美國一藥劑師發明的,
原先配方含有酒精及可卡因
這背景令可口可樂有藥用功效聽來有根有據

2009年8月20日 星期四

喂!

你也太孱弱了吧!

這個夏天你究竟病了多少次?

整天像條軟皮蛇般懶在床上又睡不著,
很好玩嗎?

連續兩晚吃火鍋,
給太陽曬曬就病,
你唔好去死!

病到腦都塞埋,
亂咁打字出黎發泄,
好好玩咩?

你就係唔可以好好地交功課?
你知唔知你爭落人地好多?
你係得閒死唔得閒病!

你好快同我好番!

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

羈絆

首次看到這個詞是看火影卡通,
然後便一直以為這個詞是由日文借過來的。

近日看蔡瀾的《老友寫老友》,
內裡提到倪匡替古龍寫的訃文上也用上了羈絆這個詞,
看來這個詞並非來老貨

年多前以羈絆為題寫下的小說:

羈絆

幾個小男孩催趕著站在前方的小女孩走快些。
小女孩聽到指令,
也沒有回頭答覆,
便使盡全身的力氣使勁地在斜坡上奔跑起來。
她的兩條辮子隨著她的跑動,
猛烈地晃動著。

昨晚在家裡與哥哥一起觀看電影的阿光覺得眼前兩條黑色的打結的條狀物很眼熟。
他記得電影裡的男主角也手持一條這樣子的皮鞭,
並舞動著那鞭子擊退敵人。
在昨晚的夢裡,
他也擁有一條這樣的鞭子。
他揮動著鞭子,
隨意地在空中劃了幾個圖案,
主要都是圖形。
鄰家那隻老黃狗被阿光的鞭子吸引過去,
想要咬住鞭子。
阿光不喜歡那頭老狗,
覺得牠和鄰家的奶奶的老相都很噁心。
但老黃狗很不識趣地緊緊纏著阿光,
惹得他把皮鞭毫不留情向牠那肥腫的滿佈縐紋的身軀抽打過去。

老黃狗被打走,
他滿意地笑了笑,
然後學效電影男主角般把皮鞭用力收回。

啪。
阿光手臂上多了一條鮮紅的不算淺的疤痕,
傷口開始發燙,
至乎騰痛。
還沒長粗的短小的手指在傷口處摸著摸著,
模模糊糊的醒了過來。
傷口繼續紅腫發熱,
但手上的皮鞭好像落在了哥哥手上。

眼前兩條黑色的晃動的辮子使阿光的傷口好像再擴大了些,
並隱隱作痛。
阿光大聲吆喝,
叫小女孩停下。
小女孩正沈醉於忘我的跑步動作之中。
這單純的無目的跑動感覺使小女孩感到很滿足。
她蔽起雙眼,
任由尚未變粗的雙腿主導著整個身體,
向前方奔跑。
馬路上的車子駛過的聲音都沒有進到小女孩的耳朵,
她只聽到自己不知有沒有發出的笑聲。
這笑聲使沒有看到的畫面變得更加美麗美好。

另一個男孩看到小女孩沒有停下,
便望了阿光一眼。
他看到阿光的臉上開始流出汗水。
他並不知道阿光流汗的原因,
但覺得閃閃發亮的汗水很誘人,
他也想要流下這樣的汗水。
他又看到小女孩跑過的地方都疏落地出現著滴在灰石路後變黑的汗珠。
想到這裡,
他便向著小女孩跑去,
並不時回身看看自己滴下的汗珠與小女孩的有沒有不同。

他們開始起哄,
說阿光連個細路女都叫唔停,
並說肥東原來係咸濕仔,
想追阿紫。
但其實他們都與阿紫一樣在村口的小學就讀小五,
當中有兩個是向地的新移民,
也只是比他們大一兩歲。
阿光從褲袋內拔出那把前幾天在商場文具店偷來的玩具槍,
向著阿紫和肥東跑去,
但沒有作聲示意他們停下。

坐在路旁石壆談家事說是非的老朽指著剛走過的兩個小孩大聲喝罵,
說他們沒家教,
椿瘟雞咁遲早撞死人。
然後不自覺地底頭打量一下身己的身體,
暗自慶幸自己沒被撞倒。
其他人是否受傷對她們來說其實倒沒所謂。
阿光又跑過這群老朽身旁。
他瞥到其中一個正是鄰家的奶奶,
就加快了腳步,
不想被她看到自己手拿著槍。
他害怕媽媽知道後會責打他。

老奶奶沒認出剛剛跑過的是鄰屋的阿光,
她只想著今晚燒什麼菜給很久沒回家吃飯的兒子吃。
她想致電兒子問他想吃什麼,
但就是記不起兒子的電話號碼。
坐在她身旁的另一個老婦正懷疑剛才跑過的兩個小孩其中一個是否就是自己的孫女阿紫,
阿光的經過湊巧衝散了她快要定形的答案。
她已經沒有額外的精神去思考這類沒完沒了的問題。

阿光一邊跑一邊為玩具槍上鏜,
在沒有徵兆之下把子彈射向肥東。
肥東懗然的轉個身子,
看到一個面上滿佈汗水的男孩,
看來是很熟悉的,
但從沒有見過他這樣的眼神和手上握著的槍。
他慌亂地吞了幾下口水,
然後戰戰競競地罵了幾句與他年齡不答配的髒話,
直至又一發子彈射中了他的手臂後他才停止了罵。

阿光不想和另外一人分享拿握著鞭子的喜悅。
這應該是他個人獨享的,
他想。
小女孩兩條辮子仍在空中飛舞,
但勢頭已減弱不少。
鞭子的概模越來越清晰。
阿光開始意識到眼前兩條黑色的線物只是普通的辮子。
但他認為這想法比鞭子本身更不真實。
他加快了腳步而認証他所謂的真實。
他伸手捉著其中一條辮子。

啪。街上迴盪著一下鞭子打落在地的悶響。


這東西究竟在寫什麼,
現在的我也不清楚。

只感覺到,
很黑...

2009年8月14日 星期五

好好記住

友人a在教我玩*rubik's cube時,
友人b在旁問:又是要背公式的東西嗎?
友人a答:要啊。
友人b:那我不學了,
很討厭要背的東西。

這種態度沒有對錯的,
因為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所喜歡的(雖然現實並非如此)。

早些年,
我也覺得背東西實是是件蠢人才會造的事情

現在則覺得,
有得背,
其實是件好事。

好處與讀歷史大致相同。
(緊記,
背了還要靈活變通,
反則便是重蹈覆轍,
一點教訓也吸收不到...)

我頗相信智慧想象創意看似無中生有的東西都是由一定的記憶力發展出來。
沒有例子証據數據前科支持的說話/文章通常都很空洞。

金庸和倪匡都是記憶超人。
沒有了一定的記憶,
大概出不了郭靖衛斯理。

"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Albert Einstein said.
但他的知識是...

當然,
看完這篇東西你仍可堅持把記憶和思考清楚地區分。
這世界已有太多東西沒得選擇,
你實在沒必要聽我的一套。

不過你覺得這篇東西有些地方還有些道理,
便請好好記住

*即魔方,扭計骰。Rubik是發明這玩意的人。


與這篇東西無關的,
只是剛好想到這歌。

youtube只有這version,(另一個version核突得想死...)
有興趣的話自己想辦法找來聽聽。

2009年8月13日 星期四

再到盛記大排檔

從天水圍走出來,
心血來潮,
又想到盛記大排檔。

這回老闆正忙著招呼幾個*外國人,
由一個壯健的婆婆招呼我坐下。

這兩天看著蔡瀾的*《老友寫老友》,
內裡形容的菜式是要把人引個半死,
其中海鮮/魚類尤甚,
便打算叫尾蒸魚。
但再想一想,
自己其實很怕,
萬一魚不夠鮮又或蒸得不好,
(想來魚其實是應該腥的。
這心態就像吃羊不要羶一樣沒道理)
看來我是肯定會白白浪費掉整碟魚...
算了,
還是點蕃茄牛肉比較穩陣/穩妥。

和上次的蕃茄紅衫魚的蕃茄一樣惹味,
只是這次的蕃茄好像還不夠熟/火候,
還帶些少酸澀味。
但還是很不錯的。

另一個伙計走來替我結帳,
心想這次得不到老闆的招呼好像差了點什麼。
說時遲,
他在離開的樓梯口報了個親切的*感激的笑容。

定要帶多些人到這吃吃這種味道。

*餐牌是沒有英文翻譯的,
老闆又不像懂英語,
他們是怎樣溝通的...
*《老友寫老友》是蔡瀾寫倪匡。
是本無論內容和文筆都有很高水準的書。
*感激是人與人之間很重要的東西,
不需要也不要常掛在口邊,
但至少不要在一切都當作奉旨的。

飽食度:30%

p.s.
還有兩篇短東西打算寫,
但很眼訓,
記得再寫。

早抖。

2009年8月9日 星期日

由大圍到大美篤...再到大圍

如果這篇東西用了崎嶇的路程就如人生等的比喻,
就與外國小說大多以一個*又黑暗,又是狂風暴雨的晚上作開首一樣,
落入了俗套。
(關於俗套這兩個字,
真的很頂癮,
有機會會談,
記得的話)

但這樣的情況好像很難避免。

我會努力的。

一行五人乘火車到大圍,
開始了緊張的單車之旅...
這是什麼鬼東西!

沿途直得拍下的記下的真的不算多,
現在還記得的片段,
應該是精華/惟一可取的地方:
沙田馬場外的紅色直路夠悶煞人;
落斜階段煞掣是苦辛的表現;
有人很想和cosplay模特拍照但嘴裡不認;
由大圍到大美篤應乘火車轉巴士,
為什麼還要由大美篤返回大圍!

盡量不再參與這類形貼錢買難受的活動。

到馬料水一遊:

請勿留意這群人的嘴臉。

*例子有漫畫史諾比和哈利波特。

p.s.
1.練成了初階的不扶把手騎車。
2.大圍的小吃檔都很有水準,
尤是牛什。

2009年8月7日 星期五

london bridge is

哈,
為什麼小時候唱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的時候,
從沒有意會到這首兒歌其實很恐怖,
興高彩烈地唱著?

是不明白歌詞嗎?
歌詞就只有不斷重複的兩句,
而且英文也算不上艱深...

大概當一群人做著同一件事時,
人就會變得懶/不願思考,
而且缺乏原來的應有的意識/警覺。

關於這首兒歌,
流傳著這樣的一個故事:
傳說在入黑後,
一隻女鬼就會現身倫敦橋唱歌,
而倫敦橋亦曾在這傳聞下斷裂。

後來英國政府更把倫敦橋賣到美國
所以倫敦橋並不是在英國的。

其實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的最後一句是什麼?

p.s.
1.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的中文版是什麼?
有隻雀隻跌落水
也是一首很恐怖的兒歌
更恐怖的是,
你我都曾經興高彩烈地唱過...

2.如果幼稚圖老師教小朋友這首兒歌只因其歌詞簡單容易上口的話,
她們未免輕看/忽視了童年陰影這回事...

2009年8月5日 星期三

戒.咖啡

大概在中四開始,
每日早晨都是以/靠一杯咖啡作開始。

把咖啡當作早餐純粹是貪方便,
一來早上不想把太多東西放進肚內,
二來渴咖啡之後真的挺精神的。

現在,
則成了個病態地倚賴咖啡生活的病患...

請不要說出諸如想戒就實戒到好易戒邊會上癮等論調。
如果是這樣的話,
就不會有那麼多戒毒戒煙戒賭失敗的個案。
有/很多時侯,
不是你想甩就可以甩到的
因為,
很多東西都有後遺...
(毒品煙草咖啡主要是靠化學成份令人上癮,
賭則主要是以小博大的心理和纏身的債項)

我能對咖啡作出惟一的微不足道的反抗就只有堅持在家以外的地方不渴咖啡。
也慶幸這反抗使我在starbucks熱下省了不少錢...

希望它可以成功取替咖啡的位置。

又是一種hyper食物,
看來問題是出自我身上。

榴槤家族

深信不吃榴槤的人會缺少了點快樂。
榴槤,
真的好吃。

十分慶幸自己生長於每逢七八月屋子就會飄著榴槤香的家,
這使屋裡的人都變得更有味道

榴槤的香味...

算了,
無論我怎樣形容,
不吃的人還是不會吃。

我不否認榴槤是臭的,
但個人認為香或臭都比不香不臭好,
而連臭也懂得欣賞的,
當然比只懂吃香(是有心食的)的人更多元。
這說法實在很得罪人...

不愛吃臭豆腐,肯德基從前的菜絲沙律和榴槤的人,
只能嘆一句:
無福消受。

榴槤家族首腦的生日,
就因榴槤變得更精采!


p.s.
榴槤是種很熱氣的生果。
但聽說用榴槤的外殼瓢水渴便能解掉熱氣。
沒有考究過這說法的真確性,
只知道這樣做很容易拮親手。
這是過來人的親身經歷。

2009年8月4日 星期二

mi.do .ri.mi.doing

這串隨便哼哼也會有快樂感覺的音符,
大部份人認識它都是因為可口可樂的廣告,
我也是。

而我最初對這段快樂旋律的概念就只是五個不同音調(高低)的,
即:


直至一次某填詞人的分享會上,
他在示範填詞時,
哼出mi do ri mi do,
才算真正認識了

審美的眼光與角度從來不是想象般簡單。
但當中並沒有絕對的高低之分,
背景/思維/認知不同,
標準也當然不同。
但既有的眼光和角度都可靠*觸媒去調高調低,
就像相機鏡頭可調遠調近。

真的,
哼一哼也會快樂。

倒是整首歌聽的感覺沒那幾個音強烈...


p.s.
1)碰到任何樂器都會狂彈這個旋律。
2)任何我有份作後期製作的東西都會被硬加這個旋律。

*曾在「觸媒」這舊文提及,
有興趣可翻閱一下。

2009年7月30日 星期四

舊貨

請先看這mv:


是的
我有貨,
至少我是這樣想。

有朋友說我的東西好像都沒有新意,
來來去去都是在賣舊貨

好像是欠了點衝擊,
always faces the same face cannot make a difference.

又或者,
新的概念其實不太重要,
只是作品還未昇華到一個就是舊貨也夠吸引的地步。
*像倪匡的衛斯理小說,
*王晶鏡頭下的周潤發,
還有到處的古蹟文物。

舊貨,
其實,
長賣,
長有。

要來的,
總會來。

請等著。

或者,
就當我未玩夠:


*衛斯理小說大部份故事都以外星人作崇作解釋。
*王晶曾指出周潤發只有三個樣:
1)《上海灘》裡很有型的許文強
2)《網中人》裡的正直青年
3)傻乎乎、笑嘻嘻的樣子。
除此之外沒有了。

p.s:
1)是的,
迷上了swing。


2)大可把這篇東西當作自我吹噓的白痴文

2009年7月27日 星期一

盛記大排檔

晚上走到一所早想定要到的中環一條後巷樓梯的食店吃飯。
起初以為是賣牛腩雲吞粉麵的小攤檔,
原來是賣小菜碟頭飯的大排檔。

看到這種門路,
真的打算轉頭便走(因為通常這種店的小菜很貴),
但大排檔老闆已熱情地走到我面前,
並指手劃腳地招呼我坐下,
這就叫盛情難卻...

甫坐下,
他已拿來了餐牌。
目光在餐牌上搜索著鱔,
老闆見我躊躇不定,
便首先開聲推介我吃時菜牛肉椒鹽排骨,
又問我有沒興趣試試豬什。
我還在搜索著,
不果。
我便問:
有沒有?
老闆應該暗咐著這小子還諸多要求啊,
但仍禮貌地答我沒有,
然後又落力推介其他什麼鯇魚烏頭給我,
最後我要了碟蕃茄紅衫魚。

才剛替我點菜離開,
老闆又突然現身,
原來是拿來了一疊紙巾和一張膠椅(給我放袋用),
還真貼心/窩心啊。
(只有西環街市的華叔可以與之並論)

蕃茄紅衫魚果真不錯,
只是兩尾紅衫標價三十略嫌貴了點...

離開時,
老闆又滿面堆歡地送客,
真有被視為上賓的感覺。

吃飯,
就是要吃這種(人情)味道。
至於味精,
可免則免。

飽食度:90%

2009年7月26日 星期日

什麼是健康呢?

這是個霎時答不上嘴的問題。
當長期處於/擁有的時候,
就沒有認識更多的必要。

視覺和耳朵是什麼?

對於病,
大家倒有個概念。
這是因為病會帶來一系列的反應,
如:體溫上升肌肉疼痛皮膚痕癢等。

這些痛感/不平常感都會帶來比平時更深刻的記憶,
就如不愉快的事情總是較容易被想/憶起。

是的,
我病了。
喉嚨痛(引致輕微發燒)。
只有病人才會發這種牢騷。

沒痛不知身體好,
這種老掉牙的話,
能夠流傳多年,
到底有些智慧。

好了,
什麼是病?

p.s.
1)吃晚飯後,
回家途中就想寫這篇東西,
剛巧reeve無端的提議,
算是因利成便。
讚。

2)敲鍵盤的時候,
看見客廳裡的阿卡在看著我,
在它的眼裡看到自己的可憐...

這個畫面夠我去努力找個女友。
(如果我是因為這個原因去找女友的話,
用刀刺死我。)

3)你們這些去了台灣的傢伙,
快給我回家看著那頭經常賴屎賴尿的狗!

2009年7月25日 星期六

阿卡和我的想法-不想回家

沒有人等候/期待自己回家其實是一件頗難受的事情。
這又是一種失卻了才會出現的感受。

如果不是家裡有頭狗,
我大概會到處歇歇腳...

阿卡:
算你還有點人性

明早還要替你收拾大小便才可出門,
誰帶你來這裡的!

阿卡:
你可以不回來啊,
有種餓死我。

算了,
我沒種...

p.s.
一月一企劃現正進行中,
歡迎加入!

2009年7月24日 星期五

阿卡和我的想法-不想關門

不知道由那時候開始,
變成最遲回家的那位。

媽媽吩咐:
「最遲返入屋果個要負責鎖埋(鐵/木)門。」

真的想試試不關門

真心覺得一個人要入屋行劫,
就算鎖好了門,
他還是能進來。

看看報紙便知道,
(不正常的)入屋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第一:擒窗(關好門窗惟有開冷氣了...)
第二:爆門(即是銷了也沒用。)
絕少(犯)人會走進一所沒關門的房子的。

我懷疑擒窗爆門可能是一種嗜好,
情況就如停車場裡有人會啪甩別人車頭標誌一樣,
他們不是真的想獲得什麼,
只是想作一點奇怪/習慣了的事情。
所以開了門的房子可能很安全。

諸葛亮的空城計也是這樣的道理。

當然,
吃過晚飯回家後,
我已銷好了(鐵/木)門。

p.s.
這個不想系列裡,
多數事情都不會真實發生。
如果會發生,
就不用想了。

阿卡和我的想法-序章

剛剛從西貢回來,
家裡的人又都飛到台灣。

每天都看家的,
就只有阿卡。

阿卡大概會這樣想:
這家人是在鬧不和。
這家人正在拍《人來人往》的mv。
看來這個家是要我作主的了。

阿卡,
你是想得太多...

這次她們好像要飛五天,
時間不算短。

我其實不想體驗太長的獨居生活...

我想,
,
...

突然很想睡,
遲些兒再寫,
早抖。

2009年7月21日 星期二

信用書籤

我相信有人申請信用卡的原因純粹是:
覺得張信用卡靚。

當然,
這樣的人並不多見,(即場批核的贈品當然是主因)
但我就是其中之一。

成功獲得信用卡之後,
我很少會致電到信用卡中心確認。
而這種被譽為避用套以外最偉大的膠製品,
還沒有被確認以前,
它還只是一張普通的膠片。

通常會被我拿來當書籤用。
我稱之為:
信用書籤

夾過信用書籤的書,
我都希望守信地把它們看完,
結果...

你看看多少人碌爆卡就知道大概了...

p.s.
請不要學我申請信用卡當書籤,
這是很不還保的。
地球實在不需要太多這樣的怪人...
(我正嘗試戒甩這鋪癮)

天水圍的日與夜

可能我住在天水圍,
就不會覺得以下風景有什麼出奇。

天水圍的日:

天水圍西鐵站對出。

光得刺眼感動的草叢。

有機會也想試試一路向北。

很想tag歌:地盡頭@關淑怡。

這是香港的風景。

很愛這幅照片。(詳請可在yahoo插尋:born to be a witness)

對著身邊慣常事物,
總是顯得無知無覺。

明明家對出的那座山也很漂亮,
但距離實在太近,
近得沒有應有的隔阻:
So,
i can't feel it's special.

天水圍的夜:

和其他屋宛的夜空其實無異。

p.s.
1)美孚新村對出的公園和碼頭又是美得可以的。

2)這篇東西的天水圍很正面,
亦也該如此。
但身在其中又是另一種感覺。
這與地方無關,
只因傳說流言事景背影新聞人言可畏...

星星

真的很愛這顆星!



第一次看見她的真人,(很fans的句子...)
真的很漂亮啊!(想嘔吐了...)

終於知道什麼叫作亮晶晶的眼睛,
一點也沒有誇張。

真的很愛楊千fa!

連王菲也妒忌的歌:

其實她當不了:

快點做回:

快回到那時的:


p.s.
這篇東西是誰打的!

2009年7月19日 星期日

少奶

少奶這個term好像只會在電視裡的大家族片集方會出現。
(這個聽來古老的term,
在大家族系列裡(可理解為爭產劇),
是歷久不衰的。)

究竟豪門的傭人是否真的稱呼她們的太太作少奶,
我不清楚,
也沒太大興趣想知道,
但一個四歲的小朋友替自己改一個稱號作少奶(注意:這句子沒有加上如果),
就是一個很有趣/可怕的現象。

還不夠,
如果你不如此稱呼她,
她真的會耍少奶脾氣...

看到這小孩,
請格外留神!



p.s.
經常都覺得一些有趣現象其實很可怕...

2009年7月15日 星期三

對調

有些人就是喜歡在公車上更改自己的電話鈴聲,
藉故讓別人聽聽自己手機內的歌曲有多潮,
或者硬sell個人品味...

由於對方的歌曲選擇多數不合自己心水,
而且就算歌曲很好聽,
大刺刺的在狹小的空間內播放也不太合宜,
所以我們都很討厭別人在車廂內播放音樂*。

前天的下午,
乘巴士要出金鐘。

走到上層尾二的一列坐下,
就讀著卓韻芝的《蘋果的中文是什麼》。

到了香港仔站,
又一群乘客上了車。
由於我太專注(其實是對很多事都慣於不聞不問的惰性*),
對剛坐在身後的是什麼人完全不清楚。

在正常情況,
這沒有任何不妥。

不久就有一陣跳舞音樂鑽進耳朵:
My hump,my hump,my hump.
無論是聲量和節奏都出奇地搭配著我的閱讀,
真有一鼓莫名的感動。

調轉頭看看到那位「出色的」dj在打歌,
原來是一個皮膚略嫌過黑的小孩拿著手機播歌,
身子還跟著節奏搖擺!

他對我嘉許的眼神好像感到很愜意,
身子也就更努力地跟上節拍晃動。
倒是與他隔了一個位子坐的女傭以為我在怪責小孩,
一臉不好意思的。(會不會是女傭介紹他聽這些歌的?)

一直到我下車,
他都是在播同一首歌。

但這我認為很好的配樂又為多少乘客帶來煩惱...

要對上所有人的調似乎是沒可能的事。

但你對了我的調,
謝謝你。



*
1.除非你是小巴司機。
衷心希望你從沒這樣作過。
2.這是另一大題目...

2009年7月14日 星期二

聽說現在的小學生中,
65%認為自己很忙;
約80%高中生也覺得自己很忙。

在香港這個怪異的城市,
有時期放空才是件怪事。

我們實在很難想象/理解許多歐洲國家的人民,
會因為好天氣而不去上班,
走到大草原或沙灘享受陽光。

我們只會像擠暗瘡般擠出厭惡的多餘的時間去放假曬太陽(不是享受)。

不忙不是香港人。

很多人說自己要忙碌才能看到自己的存在價值,
我想,
這群人到底會有點失望。
因為24小時/7日/31日裡,
你其實在很多時候沒有實際的東西要作,
只是在某幾個小時/幾天突然很被需要(更多時候需要你的人/場合根本不知道你存在與否有何干系)。

不過就只幾小時,
你已經覺得夠忙。

然後心血來潮,
來一句:
如果可以

就好。

不要氣餒。
因為,
明天


p.s.
個人認為h3m這張碟的side tracks比派台的更出色。

2009年7月10日 星期五

熱.亂

今年的夏至特別熱。

每年的夏至,
都好像比往年的更熱。

這就是全球暖化現象加劇的後遺吧,
W想。

熱,
可以配搭的幾中一個字叫血。

很多人都會突然說/想自己很熱血,
很想(落實)幹點事情。
但當問及什麼叫熱血,
沒太多人能搭得上調。

最好的答案已是:
日本動漫裡主角向著目標盲衝盲撞就叫熱血。

對,
當血真的熱起來,
人真的會盲衝盲撞。

這種狀況又可稱為亂。

p.s.
原想當小說寫的,
但今天的天氣又不像昨天熱得叫人亂的那種...

寫小說的耐力/能力掉在那了...

2009年7月9日 星期四

論小人論君子

何能是奸人堅的角色太普及,
普及到你未看過舊版/電視版黃飛鴻也聽過奸人堅。
然後大家開始錯覺做奸人都未必壞,
然後就開始覺得寧做真小人不做偽君子這句對白很型(其實黃飛鴻不是偽君子啊...)。

我相信先小人後君子這句話是由寧做真小人不做偽君子發展出來的,
至乎大家會把兩句說話混為一談。
請注意,
前者是帶有承諾意味的。
即是,
做完小人,
你會做君子。

這其實很容易理解,
但大部份人也沒想過要去理解,
只道說了這句話,
就大條道理走去做小人,
但從沒想過要做回君子。

算了吧,
在這個發誓當食生菜的時代,
誰又會記住自己說過什麼呢?

寫這篇東西的原委:
有天媽媽說了句:
拿,先小人後君子...
還沒說完,
怪獸就用平靜的語調說:
你係先小人後小人。

2009年7月7日 星期二

回來了

很多時候,
去做/參與一件事情,
並不在乎事件本身,
只在乎其餘參與這事情的是什麼人。

這樣,
你就知道這個camp很快樂。

拍了很多照片,
沒太多人像照,
大自然比較美。

邊騎單車邊拍照,
危險的感覺很棒。

很想快點upload所有照片s。
(有2幅看了就覺得噁心...)

check e-mail,
收到很多追收爛攤子的電郵...

亦意外地收到一封得獎的電郵。

總之就用心點寫/想...

這個故事認証了什麼叫「若果可以不努力,便盡量不努力」...

但更大的意外是,
他們會留意一下這blog。

為了答謝這些人,
這段clip,
送給你們。

你們朝思暮想的外肛門生物:

2009年7月3日 星期五

一年一度的見証分享

明天就是交這篇東西的死線,
在這種格式底下,
我會寫得較通順。

在這個blog,
好像從未提及過神/上帝/耶穌,
我就在這裡先聲明,
相信他(們)的存在。

上年的那篇東西好像寫了自己離開教會,
(這種見証,
最好是「不可一,不可再」,
就如吸毒)
然後又重返教會的經歷。

如果之前知道今年又要寫的話,
我會儲起/收集更多的經歷的,
可惜沒有...

今年,
又是嘻嘻哈哈的度過。

這大概就是大家口中的平安吧。

如果不是要寫這篇東西,
我應不會把平安當成一種經歷。
(如果閣下認為平安一詞很抽象,
請解讀為什麼事也沒有發生,
這樣較好理解)

在患難裡,
很多人會問平安在那;
在安逸裡,
很多人發覺自己原來平安。

這是將事情用結果衡量過程,
與信心/信靠剛好相反。
(當然結果也有堅固信心的作用)

無論何時,
上帝都賜平安,
但也需要自覺。
(可理解為知足)
當學懂自覺,
感恩的心,
也隨之而來。
(可理解為知足常樂)

在重返教會初期,
我真有迫著自己要記著飯前謝一謝,
但有時總會忘了。
後來練成了3秒極速謝飯,
真的把謝飯當成了習慣。
(習慣通常指一些不知道原因,
但不斷重複做著的事情)

然後我又發現,
謝飯而外的感恩,
我是真誠得多的。
陽光好天空藍的日子,
我都能很真心的感恩,
偏是謝飯就抱著交差的心態,
後來我干趣不強迫自己謝飯了。

再過一陣子,
又再謝起來。
是沒什麼原因的,
但來得比之前真心得多。
雖然次數不比「強迫」時那麼頻密。

有試過認真地數算一下每天的恩典嗎,
你會發現原來不那麼多。
因為有很多別人看來是大祝福的東西,
你從不當是一回事/大事。
例如,
吃得好玩得豪。
(吃得飽有得玩已經開始不能滿足需求)

結果你會覺得上帝不太你。
有趣的是,
身處內地,
生活環境比香港差上一大截的基督徒卻深信上帝與他們同在,
冒著有被排擠機會的風險,
也要上教堂。

現今大部份香港的基督徒,
就是又不想經歷苦難,
又要求多多,
又想經歷上帝。
(三個願望只能滿足上一代的人...)

有那麼多要求,
你還是不會感恩的了。

好像是談平安的。

簡單來說,
我想說的就是:
當你知道感恩是什麼一回事,
你就知道上帝已經賜你平安,
當你知道平安是什麼一回事,
你就知道自己需要感恩...

This is my circle of life.

期待頹廢

一連數天只有足球winning麻將啤牌的生活,
用頹廢二字來形容,
貼切不過。

要寫關於這個camp的前奏或起源,
大概真的可以寫上數千字。

和某某和某某的相識;
和某某和某某的經歷;
和某某和某某的...
總之最後就成了好友。

大概朋友之間總有一些關鍵位使感情提升至好兄弟的階段,
偏偏這些對日後起著重大作用的動作/事件通常也是微不足道。

例如,
突然沈重地拍了一下對方的肩頭。
又例如,
落大雨然後一起跑到車房下避雨。

但要寫,
還是黑的經歷較多,
那就不寫了。
(總有機會斷斷續續地出現在日後的小說,
如果寫的話...)

在形容高興開心愉快的時候,
好像寫什麼也不太/不夠適合。
大概因為這件事情太過簡單

盛夏光年,
繼續頹廢

這是那碼子的句子...

不是有點期待,
是熱烈期待頹廢!

什麼是夢?

其實夢是什麼一回事呢?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看來不是真的,
我就不相信有人會想給獅子老虎追。
就算在早上看a片,
亦不見得在晚上就一定會發綺夢。

老人家常說早上玩得瘋,
晚上就一定發惡夢。
惡夢的源頭大概來自沒有得玩。

早幾天發了一個夢:
到肯德基買了一個套餐,
蹲在路旁,
給人拍肩。

我記得的就是這些支離破碎的內容。
在我拿起筆要紀錄之前,
好像還是很清晰的。
然後我竭力再睡,
想回憶/延續那個夢,
就硬是記不起臨醒前的那一幕。

但我真的試過強迫自己要發一些夢,
而且有不少次是成功的。
但這種夢好像沒有自然發的夢長。
那種夢歸作幻想一類可能較合識。

如果夢是可以自我製造,
那麼夢蝶都可能只是莊子自己亂編的故事。

就當夢是真的,
蝴蝶/莊子又算不算對方的副產物?

這篇東西很怪...

談夢本來就是一件很怪的事...

就如談夢想。

2009年7月2日 星期四

outside/inside

25.6.2009-mj
26.6.2009-mj
27.6.2009-mj
28.6.2009-mj
29.6.2009-mj
30.6.2009-mj
1.7.2009-mj
2.7.2009-mj
3.7.2010-mj

25.6.2019,
mj紀念大碟出爐。

未及時地出生在1980s。
1990s2000s年代的mj,
已被醜聞圍繞得沒空發聲,
只被迫亮相。

而相貌,
偏偏又是他最介意的一回事。

如果他在這世紀走紅,
他應該活得比較好。
因為這世紀的人,
不太執著於黑白。
又或者,
黑白太難分。
(但這世紀還需要他的表演嗎?)

想成名的導演,
請即開拍mj傳。

故事具備了很好的得獎題材:
傳奇人物;
醜聞;
整形;
濫藥;
死亡,
還有很重要的-
黑與白,
就像crash。
(當然crash得獎還有很多原因)

看,
一個對他認識不深的人,
也能在他身上編寫這麼多故事。
故事應該不太難編。

大概所謂的巨星生活,
都只是大家吹噓/吹捧出來的不真實事情。
(我真的相信有些人濫藥是「被迫」的)

Change.-Obama

這clip的重點是最後的tag。
他的樣子,
大家也看得夠多的了。

改變,
有時需要很大的付出。

6.4,
mj,
7.1,
都只是湊湊熱鬧。

2009年6月30日 星期二

沒有電腦的好處

這就像小學生的作文題目。

1)更準時出門。
因為沒有機會死懶在電腦前亂敲鍵盤亂click iTunes版面。

2)發現一些以為牢不可改的習慣並沒想象中重要。
早上起床晚上回家,
都要啟動電腦,
就算沒什麼事情想著要作,
就是要在電腦前趕點什麼,
才安心出門/睡覺。

原來沒有了電腦,
生活只是skip了兩個steps,
就只這麼一回事。

3)明白沒有什麼是非有不可的。
這與第二樣好處十分相似,
但感覺好像不一樣,
但要我說出其中分別,
一時又想不出來。

4)更珍惜電腦。
這不用解釋了吧...

以列點形式撰寫,
可能是這篇東西與小學作文的惟一分別...

2009年6月21日 星期日

觸媒

用拆字的方式去解釋這兩個字,
即是觸發的媒體/媒介的意思。

懶惰的人像我,
很依賴觸媒去作一些事情。
例如:
死線,
亂下的承諾,
人情...

還有覺得好看的書。

中三時期看過大唐雙龍傳後,
真的試過一邊翻三國志,
一邊寫故事。
好像寫了三章便不了了之...
(看金庸時沒有寫的念頭,
應該知道很難寫得有他的水準...)
這可算是小說上最初的觸媒。

後來認真也成功地把故事寫得完整,
是看路中拾遺之後。
這是一本故事性很強的散文集,
這導致後來我寫的東西經常不倫不類地徘徊在散文與小說之間。

其實寫東西的念頭經常有,
但就是提不起勁去下筆寫/敲鍵盤。

終於又碰上了觸媒。
還可愛。

一天內看畢了這散文集。
全是不正經,
但夠有趣的散文。
哈哈,
真的有夠開心的。

真的很感謝觸媒們。

曾受其影響的觸媒:
1)王貽興-路中拾遺,無城有愛

2)芝see菇bi-還可愛(關勁松代筆),生活全套
雖然她現在堅稱自己叫卓韻芝,
但有些事情是:
咁就一世架喇。

也很感激其他書的作者,
他們的著作大多都不錯看,
只是我對不上他們的調子。

p.s.
1)哈哈,
在猛烈陽光底下的冷氣房間內一口氣地寫寫寫,
真是很快樂。

2)明天拿電腦去修理,
一定要順順利利!

沒有了廿幾GB歌的日子...

沒有了廿幾GB歌的日子,
好像做什麼事也缺少了點動力,
真的很需要一些快歌up beat一下。

沒有了廿幾GB歌的日子,
真的有點灰,
很有心血付諸流水的感覺...

沒有了廿幾GB歌的日子,
連聽收音機的興致也大減,
耳朵開始遲鈍。

沒有了廿幾GB歌的日子,
房間寧靜了,
也更覺細小。

沒有了廿幾GB歌的日子,
不想聽到新歌,
開始自暴自棄。

沒有了廿幾GB歌的日子,
好像與音樂絕緣,
世界變得不完整。

沒有了廿幾GB歌的日子,
就是很不爽!

真實故事

我想所有的故事有一半或以上是真實的。
如有雷同,
不屬巧合。

這世界其實沒太多巧合。

想寫故事的基礎就是一定的表達能力,
,
和一定的觀察力。


因為只要把真人真事具體地描述便已經是一個不錯的故事。
(具體一詞本來就極為抽象...)

把回家途中的片段認真的記下,
就當寫日記。

這是中學時一次回學考中文口試前的,
路中拾遺

蕾絲黑裙.

未有化上很濃的妝,
但艷媚是不用裝出來,
亦裝不到。
風有點大。
蕾絲黑裙在風中搖曳,
很自由
似乎她有點介意。
但那隻扱著天橋欄杆的手,
和拿握住快將熄滅的煙蒂的手,
都沒有理睬她。
有些春光好像正映照在正援上天橋的光頭眼裡。
並使他聯想起那些美好的強壯的日子。
蕾絲黑裙沒有把他當作一回事。
蕾絲黑裙繼續在風中飄蕩。

煙蒂有意無意的掃在灰白且有裂紋的欄杆上。
但沒有發出金屬碰撞的鏗鏗聲。
她沒有察覺得到自己的煙蒂點上了別人煙蒂的煙灰。
萬寶路和紅牡丹都一樣。
她都嘗過這兩種煙的嘴唇。
都很臭
蕾絲黑裙的吸引力很大,
不分晝夜,
像江湖電影裡毛瞬筠穿的那條。

黃色T恤.

橫身擺度的身子在二至三張乘客座椅。
這是七時至九時的上班時間做不到的。
但撐得漲漲的黃色T恤,
顯然沒有工作。
這不是長期坐在電腦桌前的肥胖。
黃色T恤朝著的方向,
是正在播放Roadshow的液晶體電視。
眼球內的液晶沒有看到電視的畫面,
卻浮現出電視的框框。
框著他的眼睛。
如果這刻有人再告訴他,
那些不能當作電腦螢幕的電視會被人偷偷拆掉,
他會相信是真的。
從前他不信。

黃色T恤似乎又發大了些。
是錯覺,
漲到這種程度的T恤,
沒可能再起任何變化。
快撐破
沒有人知道黃色T恤怎樣上巴士。
巴士的過小的窄門不夠讓他擠進車內。
可能它上車時的size是M的。
只是它本身過多的時間和巴士過多的熱量都收納在黃色T恤之中。

藍間條恤衫.

朝他的目光望去,
你不會看見任何東西。
朝他的目光走去,
你會被經過的巴士或小巴蹍死。
但有人正朝向藍間條恤衫方向走。
不漂亮
藍間條恤衫的眼神太過自信,
有點自以為是。
他的眼鏡有點歪。
他好像沒有帶眼鏡。
嘴巴張大了,
卻沒有發出聲音。
但他是向朝來的人打招呼的。
肯定。
他的手放在不能確定的位置,
至乎他舉起了另外一隻。
轉身,
是一條紫色長裙。
有點驚艷的感覺。
紫色是驚艷的顏色。
有時會令人的臉色顯得青白。

白鬍子.

白鬍子正蹲在一級樓梯上,
整理自己的鞋子。
鞋帶有點鬆。
印巴藉的男人,
都喜歡留上一團帶點黑甚至一團糟的白鬍子。
就算沒有一千五百元的罰款,
人們都不忍心扔下垃圾或者吐上一口帶點咖啡味的濃痰。
但不包括那些喜歡惡作劇的小孩。

這條不夠長的天橋有白鬍子的床鋪。
有摺櫈,
有一個小鍋。
三百呎的房子住上一家八口是可能的事。
那個年代有很多這樣的家庭。
同樣,
這個年代也有很多,
過多的白鬍子。
有的在重慶大廈。
有的拿著空腔的長槍守在恆生銀行的門前。
至於他們的長相,
都一樣

校服.

時間還不太晚。
太陽還未有爬到所有人的頭上。
但銀髮的婆婆都用不太友善的目光看著這套校服。
只有遲了起床的人,
校服才會在這段時間出現。
這使準時,
甚至過早的校服很無辜。
今天十二時後才會被算作遲到。
但他並不在意那些缺乏理解且白茫茫的目光。
他只專注地撥弄被陣風吹亂了的頭髮。

校服碰到蕾絲黑裙。
她正在天橋的上方走下來。
被風吹起了的蕾絲黑裙,
使他有點尷尬。
卻使小白背心很高興。
倒是蕾絲黑裙沒有感覺。
煙蒂很重要。
巴士上的黃色T恤看來有點失落,
大概是擔心今天晚上沒有足夠食物或者女人填滿鼓得漲漲的肚子。
校服只填滿了三分二的位子。
黃色T恤卻霸佔了二三個位子。
有點不公平。
校服和紫色長裙同時下車。
兩人同時都走向藍間條恤衫的方向。
其中一個落在藍間條恤衫的懷抱。
有一滴咖啡嘖的校服,
很想吐一口或濃或淡的痰在地上。
白鬍子上有幾滴咖啡。
看到白鬍子的床鋪。
他把痰都包在帶茉莉花香的紙巾內。
回到學校的圖書館,
校服把人們在路上無意遺漏的,
或其他人刻意遺下的,
都拾串起來,
記在他的日記簿子上。

小熊維尼

小熊維尼系列中,
最喜愛的角色就是咿唷。

他可能是迪士尼卡通中最憂鬱的角色。
就是因為覺得他憂鬱的樣子很型,
便喜歡上了。

至於小熊維尼,
總覺得他經常把手塞進蜜糖罐很髒,
但還是感覺這隻貪吃的熊蠻有趣。(他其實一點也不少啊...)

後來迪士尼推出了小熊維尼的扭蛋系列,
就是由他穿上動物服飾打扮的匙扣。
起始還滿有興致的儲了一兩個系列,
但有一天發夢看見小熊維尼披上跳跳虎和咿唷的皮,
還歡快地在森林裡走來走去,
突然覺得整件事太恐怖...

從此就很害怕小熊維尼這腳色...

這是一個黑色的童話。

p.s.
其實hellow kitty,mickey mouse等受歡迎角色也有披上其他角色的皮的習慣...

飲茶

除了新年期間而外,
其餘時間上茶樓多數都不太情願。

但為了這個人,
不想去也沒法子...
這個人是外公。

就是因為他,
我這個不喜愛到茶樓的人卻成為大部份茶客都認識的一個人,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混帳...

「二點先開始下午茶,
使鬼咁早落去咩!」
講完我繼續攤係梳化到訓。

到達茶樓,
他就像巡視業務般向茶樓的各級員工打招呼。
(由於他有時(經常)給零錢他們,
他們是「真心」喜歡他的。
真是屢勸不改...)

對不起,
今天天氣很悶熱,
什麼事也看不順眼,
耐性也變得不太好。
我是不應該用這樣的語氣的...
對不起...

原來也有好陣子沒和他上茶樓。

算了,
我不想再寫下去...

作為人家的孫子,
還要盡多點孝心...

以下的舊文算是是我第一篇的散文,
所記錄的,
比任何一篇都重要。

外公

我與外公的感情, 可說比與親父親母的關係還要親密。然而, 在這數年間, 無論是我越來越沈重的背包, 還是他越來越濃烈的老人味, 也使我倆之間凝積了一張看不見但嗅得到的隔膜。

小時的房子比現在的還要小, 天生便很勢利的我, 常央著要在空間較寬闊的公公家過夜。儘管老人們都很常與他們的子女吵嘴, 但很少老人會厭惡自己的孫子。我的公公也不例外。難得擁有一個這麼乖巧孝順的孫子, 就算要和自己女兒吵上大架, 他也要把我留下來。那一刻, 除了可看到電視裡常有的父女吵架場面外, 我還可以藉此去驗證自己在他們心中的份量。

雖然媽媽常埋怨外公從前不肯供她讀書, 以致她後來的工作, 因她的低學歷, 而無法升上更高位, 浪費了她的天材。但在我看來, 她的天材也不甚高, 至少比外公低。她每次吵嘴都輸給外公。又可能她其實也不太惱恨外公, 所以還有點孝心去遷讓一下他老人家。小五那年, 我甚至整個學期也搬到外公家裡住。當爸媽到外公家吃晚飯或打麻雀時, 我也會以主人家的身份, 把他們當作是訪客般看待。

晚上我也是和外公一起睡的。外婆只好睡在鄰房。這可能是外婆一直疼妹妹多於疼我的主要原因。大概小朋友就是沒什麼經歷, 早上發生的每事每物, 對他們來說, 都太新鮮, 太刺激。而在睡覺前的時間, 正好讓他們把這些新奇事物細味重溫, 並好好整理一下。興奮的他們很難入睡。倒頭便睡似乎是成年人才配得的特質。而我的外公早已不能被稱作成年人了, 所以他這項能力也有相當豐富的經驗。由上床至入睡, 也不過分半鐘。

這狀況對嘗算年幼的我來說, 未免太可怕, 亦不敢或者不能相信。我只好有意無意地弄醒他。或用手肘撞, 或自言自語, 便是務要把他弄醒。但他的功力似乎太深厚。很難才能破他的功。而每次他被我弄醒後, 都會用我不太懂得的潮州髒話罵我。而我每次也是默默承受的。我一直認為拯救了可能在睡夢中老死的他的我實在很偉大。

大概大快活的羅宋湯便是我偉大行動的獎勵。在例行的過多的午睡以後, 外公都會帶我到鄰近的大快活喝羅宋湯。他很喜歡喝羅宋湯。我也很喜歡。酸酸甜甜的, 就像我倆的關係。後來無線電視推出一齣名叫「甜酸爺爺」的劇集, 我實在打從心底裡地贊同和欣賞。

那大快活其實離他家不遠。只有一條街的距離。但對一個有長短腳的老人來說, 這實在不能算易走。我想他那時的長短腳情況實不像現在般惡劣。因為我沒法想像那時的我怎可能以拐杖的姿態去扶助對現在的我仍感吃力的他一把。如果要想一個導致他長短腳問題惡化的原因, 這大概是因為與我升上中學以後就不曾和他到過大快活。

而那間大快活, 現在已變成了一間凍肉店。


「如果人唔識得飲水思源,
根本就唔會有下一代。」
她曾說。

我亦信。

芒果汁

維他和陽光檸檬茶各自有一群死忠fans。

維他檸檬茶的fans總覺得陽光檸檬茶太甜,
而維他檸檬茶帶點苦瀝的味道則剛剛好。

陽光的fans自是喜歡它的甜。

個人較偏愛陽光檸檬茶。

陽光檸檬茶就是能做到brand所說的陽光感覺。(很少brand真的和產品相稱的)
簡單來說,
就是夠甜。

這種甜對我起著異常重要的作用,
尤是在陽光特猛的日子。
因為只有這種甜能提供超強的energy,
支援我「頂著」頭上曬得興起的太陽。

但我是從不會在家中喝陽光檸檬茶的。
因為在家喝陽光檸檬茶的感覺太誇張,
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踢陽光檸檬茶會使我感到很疲累...

我認為這也是維他檸檬茶較入屋的原因。

明明題目是芒果汁...

陽光新推出了芒果汁。
甜味比陽光檸檬茶還要猛,
喝起來真的感到有點兒吃力。
連陽光檸檬茶也覺得甜的請不要亂試,
你是承受不起的...

連媽媽也覺得好喝的維他芒果汁看來還沒遇到對手。

飽食度:-20%

2009年6月20日 星期六

罰企

上一次罰企好像已是小學的時候。
原因離不開英文默書不合格,
家裡沒人願意簽名所致。

「小朋友,你俾人罰企啊?」
長得不太好看卻裝出一臉仁慈的經理假惺惺地對我說。

今天的職責就是看守著一道門,
不讓人從這道門進入房間。

即是那經理所謂的罰企。

我發現:
1)當我越正經地要看守著門,
感覺越像罰企。

2)不知為何被通知要看門後,
腦海浮現的第一句歌詞是:
那個叫做正義,
那個戰無不勝。

3)由於每個要通過那道門的人都有一個很好的藉口,
我幾乎沒有阻止過任何人從那門進出。

我只是讓他們更清楚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過那道門。
這在人生的關口尤為重要。

我惟有這樣安慰自己說。

2009年6月17日 星期三

製作

真的,
突然覺得創作這個詞很陌生,
陌生得連談這兩個字詞都要鼓起勇氣。

製作聽來親和得多。
即便是仿製,
也可算是製作一種,
要求有教寬的。

我真不知道為何有一種制度是要打壓XX的。
或者在那種制度下,
被粉碎的其實不只XX。
但單只這一樣,
已經夠荒謬了。

近來收到一個關於XX的作求,
只一句,
熱血。

原來這要求合理得可以。
縱然這句話說了接近沒說...

真心覺得中學時期的自由度比現在大。
(忘記al那會是最好的時光)
XX面世的機率很高,
因為大家都只熱心去幹一些事情。

他們在弄什麼鬼我真的搞不清。

我只知道,
開會開到兩三點不等如有道理;
你眼望我眼只會使內容更空洞;
除了悶殺人的氣氛和極度疲累,
請不要寄望可獲得更多。

談創作,
真的需要勇氣。

2009年6月16日 星期二

英語趣事一二

英語趣事之一:
傑:阿紫好鍾意講英文。
我:點解你咁覺得既?
傑:形容顏色佢就會話好red,好green;
去7-11,就永遠都講去seven eleven;
1,2,3,4就讀one,two,three ,four...

英語趣事之二:
我:我見你地同事都唔使著制服,係咪casual smart返工就得?
她認真地問:咁我以家係屬於casual定smart?
我:...

其實由一個英文不好的人寫一篇題為《英語趣事一二》的文章,
本來就有點滑稽。

比英語趣事一二更滑稽。

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跑步

曾有一記者想邀村上春樹作訪問,
收到的答複是:
「對不起,
那天我沒空接受訪問,
但早上會到公園跑步,
不如你就跟我一起跑。」

記者應約與村上春樹一起跑,
順道訪問了一下村上春樹。

最後,
他完全忘了訪問內容,
只記得一次很舒暢的跑步回憶。

我沒有看過村上春樹的作品,
但他每日堅持跑步的習慣,
使我相信他的小說應該不錯看,
至少是很用心寫的那種。
因為跑步雖要很多,
對我來說,
甚至是太多的耐性。
(這就是我只懂寫短篇小說,
還要爛尾的原因...)

早兩三個月前買了一對跑鞋,
希望藉此堅定每日,
至少隔日跑一小時的決心。
頭一星期,
我還以為自己就此愛上了跑步...

不去跑的理由有很多:
1)天陰陰,
看來快要下雨
2)今天很累
3)明天有mid term test/要做project
4)太晚了
5)...

其實遲遲未開始寫小說的理由也類似...

下定就算落雨都要跑的決心!


漂亮的跑鞋。
可惜遇上懶惰的跑手。

今天就去跑個夠!

2009年6月12日 星期五

真心覺得

真心覺得這四個字成了近期的口頭襌。

這四個字是跟艾粒學的。

大概平時無句正經亂咁野的人,
想要人家認真留意自己的說話時,
都要加上這四字作助語詞...

真心覺得其實還包含著「信我。我也可以很可信」的懇求意味。

真心覺得沒太多人看得懂這blog文...

p.s.
1)下午收到海洋公園的interview邀請。
先不論其人工比hktb高,
單是可長時間在陽光底下工作,
想想已夠興奮!
快點取錄我!
快點取錄我!

2)8月5-6日有o camp,
需要一些helpers。
和*bac有點關係或對bac有點興趣的,
請聯絡我。

陳海星,
我都算仁至義盡...

*Broadcasting Affairs Committee

書櫃

早幾年舅父家要裝潢,
有一個書櫃想要丟掉,
我便順勢把它帶回家。
(順勢一詞未免用得太輕鬆...)

家的空間實在不大,
坦白說,
要容納一個書櫃的確是有點硬來,
媽媽當然也極力反對。
而我堅持要把它搬回家(其實不是我搬的...),
只因剛巧在*某書上看見一句話:
書櫃大小與財富是成正比的。

那時的我當然以為財富是直指cash!
(後來我明白到,
擁有大書櫃的人通常都是出了名的作家或有錢人。
分別在於有些在整合智慧,
而另外有些則在堆砌知慧。
(喜歡書的人未必就有大書櫃。
他們的智慧就像他家的書一樣,
在家的每個角落不斷堆疊累積,
累積的結果可能就是一個書櫃。)

說到底,
書櫃還是搬來了啊。


一副很不實用的樣子。
實情也是如此...
這大大的書櫃卻只有兩層
(其實下面還有兩層,
但這是屬於怪獸的。)
是比較適合擺放特大書籍吧。

上層。

下層。

你就明白我這人的組成部份是什麼東西...

無端的寫這blog文,
就是在想著如為把它改裝成三層。

*書名和作者都記不起了,
留下來的就只那一句話。
感覺很忘本...
好像有很多影響決定的事物,
到頭來都會被遺忘。

還是寫些兒記錄下來好。

眼光

一個人順不順眼,
其實很看他的眼。

一個人的眼不好看,
並不在乎眼的大小,
只在乎其有沒有神。

所以演員經常說:
要用眼神演戲。

有兩樣主因會導致雙目無神:
黑眼圈和眼袋。
縱然坊間有很多說法關於除此二害,
但因為懶,
所以一樣方法也沒有試過。

有一陣子,
真的蠻不想看見鏡裡的自己。

這陣子進入了hyper mode,
腦袋不停地轉。
無事做,
也要想故事,
想發生事情,
左度右度,
總之就是不停想就最好。

晚上的時間越來越實用,
早上卻照常早起,
即是睡覺的時間較從前少了,
但有趣的是,
黑眼圈和眼袋倒好像消減了...

曾經和一位年過半百的長者相處過數天,
(不一定要老得走不動的才可叫作長者。
好像在很久以前的文章也曾提過)
她的睡覺時間少得你不信,
但我就從來沒有在她眼裡看出一絲倦意。
在她身上,
我真的知道什麼叫「天真是一種動力」...

更重要的是,
發現了keep住hyper好像能消減黑眼圈和眼袋!

下一步就要神采飛揚!

2009年6月11日 星期四

99.611

他就在上年的611進駐我家的。
(是的,
進駐這詞帶點軍事的意味。
而我對他的第一感覺是:
他將會整天監視著我...)

那天的晚上,
我第一句說話是:
仲咩帶隻狗返黎?

好了,
我現在是天天摟抱著他...

這篇blog文主要是賣相的:
(大概這種blog文較受歡迎...)

黑得看不見眼睛。

裝天真的樣子。

總覺得他的樣子不太像狗...

第一次自動自覺。

他在計劃如何將米奇碎屍,
是真的!

他在計劃如何將...

賓尼狗。

他也喜歡王貽興。
他說他也喜歡看路中拾遺和無城有愛。

毛茸茸。

真「他調」。
(兩隻野都係)

大狗拿督。

wiLd!

喪屍狗。

撒嬌的樣子...
真受不了...

介紹一下,
佢叫阿卡。

p.s.
611並非他確實的出生日期。
而遺憾地,
我並不清楚他的正確誕生日。
(不用買禮物真好)

2009年6月10日 星期三

o登凳鄧登...神奇稱號產生器

下午在某論壇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網站。

顧名思義,
這是一個你輸入名字然後便會產生一個稱器的「機器」。

情形類似code generator。
(不知道什麼是code generator可能是一件好事...)

輸入了以下的名字得出的結果:
haha少-雷霆法師(超愛這個稱號!)
tak ken-新世紀破爛愛人
takken-科學的雙面弱者
德勤-默默無聞魔鬼戰車
秦德勤-天下第一舉世無雙絕對無敵真正非常超越超級震古鑠今空前絕後刀槍不入無堅不摧無所不能一定正宗非常動感鋼鐵王(有夠長的稱號...)

剛巧看見那位借結他給我的朋友在msn上登入,
便forward了那個網站給他。

他起初懷疑是毒。
玩了。
說好像很無聊。
我說:
是的,
真的很無聊。
他最後說了一句謝謝。

大概能擁有或製造一些無聊的時間也是一種幸福。

工作賺錢還不是為了去換取這種時間?

稱號產生器:
http://wtf.hiigara.net/titlegen/

開口中

總覺得每次玩開口中都會著道兒,
事情又會這麼巧...
(抽獎就永遠沒份兒)

昨天早上寫了一篇關於這陣子太趕,
所以很想放慢一下的blog文。

結尾的p.s.實在是無關痛癢可有可無。
只有驚死你唔知畫公仔畫出腸的作用。
總之就是多此一舉。
「真衰」兩隻字都不知道發了什麼神經黐了那條孖根而加上!
(詳情請翻看慢慢來比較快一文,
不是九把刀的書!)

「真衰」,
這兩隻字是在形容我嘛!

好了,
下午收到電話催交福音營的程序,
快要十二點將近要過這倒霉天的時候還要收到電話催交廣播劇...

現在,
真衰這兩隻字是用來形容...
算了,
再說下去,
遭報的,
看來又會是我...

怪不得我寫的東西都很黑啊,
因為我的生活就很黑!

今天天陰陰,
快下雨了吧...

p.s.
1)有趣的是,
p.s.的內容多數都比原文吸引。
真是本末倒置...

2)我發誓永不再在文章最後一句加上不吉利的字眼!

大吉!

2009年6月9日 星期二

回家後,
看到一個off-line message:

『彭老大說:
「...以前文學班的同學裡面我目前所見只有你在持續寫作 請務必加油,
有熱血的東西一定要給我看看...」』

鼻子突然有點酸...

其實我仍在寫,
只因為我是一個喜歡上了就很不想改變的傢伙。
就如我到水上人每次都要牛什魚片頭米線走肺;
餐廳如果有肉醬意焗飯我一定會試(明知肉醬意焗飯的意是意粉的意思也死要這樣叫);
吃燒味必定吃叉鴨飯...

我就在這些習慣中活著。
(不斷重複或者守規律並不是等同缺乏創意,
只是各人對生活的不同詮釋。)

只要花上一定時間,
或多或少會有些收獲。
當有收獲時,
你就更願意花更多的時間。

努力也是一種天才。
(火影裡的小李啊!
但岸本在後期的血界論...
其實嗚門一開始能封印九尾狐而不死,
就表明了岸本一直都是支持...
不知道我在說什麼也不打緊...)

努力努力努力,
彷佛不停重複的喊著努力就會變得熱血的樣子。

這篇東西稱為白,
因為熱到極點,
就叫作白熱!

p.s.
post了白才記起上一篇東西叫白紙。
這可能是一種潛意識浮面的現象。

2009年6月8日 星期一

白紙

如果大家不幸和我一起開過會,
都知道我是個很麻煩的人。

不斷說一些不關事的東西,
用特慢的語調作報告,
剎有介事地發問無聊問題,
固作驚訝地指出一些明顯是無心之失的小錯...

還有,
那份議程和上次會議紀錄都會給我畫得亂糟糟,
或寫滿一些與會議無關但我個人覺得很有趣的字句。

我嘗試去改掉在紙上亂畫的習慣,
卻沒有成功,
這可能也是一種強迫症。

後來發現,
當面對一張白紙時,
我是很難在上面寫上什麼的。

在右上角開始寫好不好?
如果一開始便錯了就麻煩。
小心不要弄皺紙的任何一角。

對於白紙,
總覺要對它負很多的責任。
因為它本來太完美。
(不知道老師對被形容為白紙的小朋友有沒有這種感覺。)

其實我是比較喜歡用廢紙書寫的。
一來要負的責任不大,
二來物盡其用的感覺很好。

校歌

校歌這題目是一定要用的了。

三日兩夜當兩間學校謝師宴的臨時工。

可能第一晚不是太有心機工作,
(我指的是腦袋的工作,
手手腳腳倒是挺勤快的)
對於她們的一舉一動真的沒提起太大的興趣。
可能數量太多也是一個問題,
一來物以罕為貴嘛,
二來一時應付不了...

對不起,
這題目下的東西不應該是這樣子的。

好了,
重頭來過。

原來以不是學生的身份參與謝師宴可以看出很多東西來。
最明顯的就是「發現」原來畢業的英文是graduation。
我一直都串graduration...
(近來的文章都顯示了我惡劣的英文底,
suck...
還是這些英文字最管用!)

這兩晚舉辦grad din(好像較傳神)的學校,
都是校譽不俗的那種。
但只要不是單一,
比較就總會出現。

女子的那間好像又比男女的那間較「氣派」一點。

男女的那間是實而不華的那種,
他們的司儀給我的感覺是很「街」,
就是沒有星味卻很努力的那種。

當他們校長轉channel時,
爆發出的掌聲又是沒話說的。
(縱然他的致詞也難免沈悶...)
致詞內容我大抵都忘了,
(他們也應該忘了,
散席後他們都應該只想著到那兒吃糖水,
還有沒有下場)
深深的印在腦內的只剩下「人格資產」四字。

人格資產,
很難換錢...

無價是最珍貴這話簡直可以和人格資產一起被當成古老文字的體系。

集體唱校歌也不知道由何時起變成了一種古老玩意。
為了保留傳統,
很多學校都會豫先錄好聲帶播放,
而學生就只是裝樣子的站著,
無意間微微開合一下嘴唇。

我的中學如是,
女子的也如是。

但他們沒有播放聲帶,
當然不是全部,
但大部分的都在唱。
而且是普通話...

那一刻,
我真的感動得沒話說。

這篇東西就此作結,
因為篇幅太長對你我也沒益。(猶其是對我...)

那懂得欣賞古董的人好像要退休了。

p.s.
1)對於兒時沒有好好的學好英文,
是十分後悔的一件事。
翻譯文/小說永遠也不能百份百地把原來的意思表達。
而且語言其中一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其文化/文族思維,
翻譯出來的文/小說不多不少帶著雜質。

2)坐在螢光幕面前敲鍵盤的我機乎可以九方寫我心,(九方真是偉大的發明!)
拿起筆的我卻只能把想法列點出來,
組織能力不知遺留在紙上的那一角...

2009年6月6日 星期六

難得納悶


一向有陽光就有好心情。

而這幾天陽光大刺刺的曬著實在很適合寫開心文。
(但還是走不出好黑小說的瓶頸,
很想寫熱血點陽光點的小說啊...)

今天早上起床卻突然納悶起來,
就是一副很抑鬱的樣子...
(與check了gpa無關,
況且也不是低得太可憐的那種(其實也有少許關係喇)。

有時心情不好未必有解釋的,
人根本就是種無法解釋的動物。

昨天的六點半新聞報導了某地的某種企鵝不願和異性交配的消息,
並指出同性戀在動物界其實是很平常的現象。
一聽之下覺得不可思義。
但再想一想,
人可以為什麼動物就不可以。

又寫了些不關事的東西。

算了,
我只想說:
「陽光啊,
我真的很愛你。」

這篇東西都是亂拼出來的。
很辛苦,
也辛苦在看的你...

誰說掙紮下容易寫出好文章?
或者只是我功力不夠,
又或者是我其實並沒想象中不快樂。



p.s.
—看便知道這兩幅相都是用手機拍的。
第二幅為何會是灰灰沈沈的?
明明是天朗氣清陽光普照嘛。

明天便請教一下教堂那群攝影人。
對,
是「群」。

寧願貴

到公司報到前到SOGO走了轉,
看中了一件rage blue的衫。
看錯了是全場5折,
再向店員細問下,
原來是:
SOGO卡95折,
HSBC卡9折,
而rage blue VIP卡7折。

7折,
好的,
為此發了十多個短訊尋找rage blue VIP卡(其實我是知道尋獲的機會微乎其微)。

在吃飯時和當班時間斷地收到回覆的短訊。
果然是大家都沒有...
或多或少有點失望。
不過導致失落的主因是作了件自找沒趣的蠢事...

算了,
今天原來不是做wedding or annual dinner,
而是某名女校的graduation dinner。

太幸福了吧。

幸福的原因是:
做酒水的工作,
便能賺取做檯的酬勞。

p.s.
關於這次graduation dinner的經歷,
有機會便補敍一下。

2009年6月5日 星期五

結他他

請猜猜這是什麼東西。


倒轉了。

答案:阿恩在越南買回來的樂器。

聽她說,
這樂器是可吹奏出樂曲的。

但我吹來吹去都是呼呼呼呼,
繼而是有氣無力的嗄嗄嗄嗄,
情形就如哮喘病人在猛力地吸舒張劑...

看來我與這樂器是有緣無份的了。
(其實我和大部份樂器的關係也是如此。)

插:
『小學時期我被編進精英班,
而精英班的學生都必然是口風琴隊的必然成員,
我也不例外。

但其實我是顧得吹就顧不得彈的人,
所以一直都是濫竽充數(所以我對此成語有深切的體會)。
直至後來教口風琴的那位老師突然要抽樣檢查,
我便與幾個同樣不懂卻裝懂的同學一起被「驅逐」回課室上課。
(但由於課室人數太少,
通常又會變成自修時間。
早知如此,
何必當初...)』

結他是唯一在這些年裡間間斷斷還會觸碰的樂器。
盡管如此,
我還是彈得很爛...

小時候,
我真的以為彈到手指起「枕」便會變得很厲害。
但結果當然是殘酷的...

每次再彈結他都有一些當時以為很重要但其實無關痛癢的原因,
但也很快樂。
(當然,
如果有一天我突然彈得很厲害就更快樂。)

現在家裡的那枝結他並不屬於我。
由於他的主人很愛它,
所以即管它的音箱裂開了也沒有把它丟掉,
後來我被叫他轉借給我(看來他是不會收回的了)。

借回來後,
我便用強力膠紙把裂縫封住,
還很得意地把這件事告訴它的主人。
但他的主人卻無奈地叫我快點褪去那些膠紙,
因為這樣會留下印漬的。

結果,
...(你知道我會不會的...)


由於它的音箱給碰裂了,
所以音調很不穩。
走音的guitar算是搭配地遇上走音的guitar player。

p.s.
這些相是用數碼相機拍的,
效果果然很不一樣。

2009年6月4日 星期四

點紫咁簡單

是亂食的...
對不起...
但這篇東西是很輕鬆的啊,
不要這麼計較吧。

這團糟糟的東西是什麼?







是媽媽早上弄的紫心蕃薯。
雖然好像是太粉了,
但很甜。
你知道是什麼甜的,
就像紫心蕃薯本身。
明是曬幸福的,
大刺刺的曬著。

連阿卡也想吃。
(分了點給他吃,
他也吃得津津有味。)

真的很幸福啊。

有媽的孩子像個寶...
很嘔...

p.s.
1)
原來扮黑加侖子是要經挑選的。
不幸地...
我沒有被挑中,
還一心hyper地玩一天嘛...

惟有看他扮吧。

(如果我扮都有咁多錢就好喇...)

2)
六四那篇東西引來歆哥的一次交談,
算是以文會友吧,
真開心。

記住,
要知足常樂。
大家咁話。

3)
近來多了拍照,
越來越受不了手機拍的照片。
當你作一件事作得久的時候,
大概對事要求也會相應提高。

是時候拿出數碼相機了。
雖然是信用卡優惠免費贈送的那種,
總比手機拍的好吧。

無人六四

今天,
六四二十周年。

1989年,
是我出生的那年。

我其實不太明白身邊同齡的某些朋友為何會對六四的反應如此激動。
那年,
他們也應該和我一樣,
除了吃奶睡覺,
對一切大概都無知無覺。

難道是他們的父母教育他們?
真的會有父母會和子女「認真地」談六四嗎?
他們平時都各自忙得說句閒話的時間也沒有,
可況他們也未必弄清六四是什麼一回事。
難道是學校的教育?
在我的中小學階段,
坦白說,
關於六四的資訊,
統統加起來都不會超過三十分鐘。

算了,
大概這是他們的自覺,
而對於這事件的自覺,
我就只限於當年的確死過人,
的確流過血而以。

如果要流更多的血去平反,
倒不如用更多的熱血工作。
(當然用和平的方法平反我是支持的。)


這一天的維園,
連平常動也不動的龍門架也要靠邊站。

民主女神也走到球場中央,
高舉火炬。
很白,
沒有一點汗。

如果烈士的數目和花牌的數目一樣倒好。

「堅持堅持幾多錢一茶匙丫,...,有乜為...」-456WING@FAMA
有些東西,
不用說得明白。
形義上的東西,
心照比較重要。

「六四廿年」後,
青年和中年男興高彩烈地打籃球。

這幅清楚得多。

這天晚上,
天朗氣清。

p.s.
以上相片攝於2009年6月4日中午,
當時會場內沒有太多人。
主題監此而定。

收錯愛情風



這次是因為Jennifer Aniston。

對不起,
關於這齣電影的影評,
真的沒有什麼能寫,
因為吸收到的真的不多。

其中一些原因是:
1.我分了4-5次去看這齣戲。
2.在看這齣戲的時候同時在:翻聽archive,聽903,睇youtube,打文,睇電視...
3.劇情的交錯—有點兒混亂(也許是我有點混亂...)。
4.首一小時Jennifer Aniston出場不到15分鐘。
5.劇中主要女角樣子都不是那麼行,
反而男角頗英俊。
你就知道這戲的target是那一群。

誰首先致電誰,
並不是鬥氣,
只在乎她/他在不在乎你。
當你很愛她/他,
你其實不太介意面子。
當你介意面子的時候,
其實你愛自己比愛她/他多。

口裡說不並不是女人尊利,
男人也是口非心是的動物。

分開過才懂得珍惜。

而上只是這齣戲交代過的東西,
並不完全等於本人立場。

收錯愛情風在上映時期好像被稱為溫情版的Sex and the city,
都是美國女性小故事。
大概因為我沒有看過Sex and the city,
也對美國女性小故事不太感興趣,
所以這齣戲對我來說真的有夠悶...

幸好,
那時沒有進戲院看這齣戲...

p.s.
我覺得女孩子應該覺得這齣戲蠻好看的。

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

孤男寡女

因為王晶說劉德華在孤男寡女的喜劇式演出很令他驚喜,
被弄了這齣戲來看。

華少在戲裡的型是沒話說的。
(劉德華好像在任何戲裡都能保持很型的形像,
即使在整蠱專家這類劇種的電影也一樣),
而風流上進聰明心地好的男主角通常都很討好,
尤其是風流男主角最後總是對女主角死心塌地,
這類情節長賣長有。

鄭秀文就是那類樣子不算特別好看,
身材又沒什麼看頭,
但就是很合眼的一類。
(戲路很近似的楊千嬅都算是這類)
傻更更的女主角被有錢男看中的劇情又是長有捧場客的,
大概弱小被保護始終都是每個人內心最憧憬的。

值得一題的是,
天若有情裡的劉華現身救華少一幕,
又是荒誕得很合理。

到底,
一齣電影的主題曲好聽與否,
也是主宰戲能不能賣的原因。

你聽聽就知道這戲成不成功。



當然,
歌很好戲很爛的例子還是很多的。

2009年5月30日 星期六

很黑小說

今早乘小巴到西環途中,
突然醒起原來真的很久沒有寫小說。

昨天晚上某公司在我當抄散的那間酒店辦annual dinner,
都算是見過下場面見識下世面。
派名片,派高帽,派...
算了,
你知道是什麼的。

四處碰的小伙子,
第一次當司儀的KiKi,
英文說得不好的主席,
個個都有很高的可塑性,
但想到的故事都很黑。

為什麼寫的東西都那麼黑...

明明我是很喜歡陽光的,
光得刺眼熱得灼痛的都喜歡。

可能這是一種外在的補遺。

現附上一篇舊文(算是不太黑的喇)。

如果你覺得並不太黑,
請告訴我,
我會很高興的。

皇后碼頭

皇后碼頭前,
一群青年在叫喊著。
有幾個按捺不住的,
在混亂的喝彩聲下,
爬上了碼碼蓋頂。
他們拉起了「集體回憶」,
「環境保育」,
「公共空間」及其他的四字句橫額

電視機裡的畫面似乎過於喧鬧。

爸爸告訴我,
我們遲些兒要搬家。
這裡快要給政府收回。
我歡天喜地的拍起手來,
好像不小心拍扁了一隻湊巧飛過的蒼蠅。

我渴望離開這沒電梯的建築。
在超級市場大特價的時期,
我總是要用還未發育完成且過於脆弱的手臂,
揪住兩袋,
或更多,
奮力的往上疾衝一段,
氣喘了數下,
又奮力的往上疾衝一段……

回到家裡,
我很疲累
但我還是不想立即倒在自己的床上。
我清楚記得樓下那所由兩隻大黃狗守護著的豬油廠。
至少,
我鼻腔裡仍殘留著油膩的凝住的氣味。
我不可以用無色去形容那股味道。
那味道把附近的欄杆都薰得暗黃,
用手擦,
更會因手上的塵污變黑。

黑夜才是嚇人的
窗外的燈泡永遠也是衰壞地明滅地亮著。
黑影忽大忽小地閃爍著,
差不多與我的心跳同步。
經過的有規律的腳步聲有種催迫的氣息,
總是有意無意地停在我家門前。
我絕不會開門的。
屋裡的孩子只會緊緊地用可能因豬油而變得泛黃的霉舊的被褥蓋著自己。

那年,
我十二歲。

我後悔那已變大了的手沒有救起那些橫額上散落的字句,
正如我有點後悔那時的小手拍死那無辜路過的蒼蠅。

這樣的心態,
其實帶著自私。

我的舊居,
現在已是一座華美而昂貴的建築。
在那地區,
它沒有也不能鶴立雞群地俯瞰其他建築。
其他建築,
身量比它還要高出很多。
至少,
也不會與它相差太遠。
搬得更近的超級市場伴著不眠不休的便利店包圍著它。
它看來很享受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且已把現在才懂得念記它的我忘記。
我甚至惱恨它的無情。

然而,
人情是不適用在這地方的
我很難在這地方再看到那些蒼老但熟悉的臉孔,
也沒有了那些嘈雜的紅白藍帳蓬底下的大排檔。
每當我看見那些在只有半對皮鞋,
數件麥當勞的玩具和幾盒不知名的VCD的地攤中,
有一張木摺櫈,
我總認定它就是那張坐得太久會令屁股微微發麻,
甚至隱隱作痛的「發記」的木摺櫈。

有一則傳說是關於那高個子並且常讓我賒帳的伙計的。
他好像瘋了
大排檔結業後,
他當上了地盤工。
有人說,
他是被那兩座由那大黃狗變成的人面的搭著弓箭的魚身怪物嚇壞的。
也有人說,
他認不得新環境,
迷失,
躁急,
並被困在那裡,
走不出來
他好像是溺死的。

那群青年想要搬走任何屬於碼頭的東西。
但拿著胡椒噴霧的警務人員正滑稽地阻止他們。
政府官員說:
不要胡亂破壞公物。」

我記不起也許從來就不清楚皇后碼頭的位置,
正如我不知道著名的聖彼德大教堂在那裡一樣。
但我仍有機會到聖彼德大教堂參觀。
著急什麼呢?
因為,
它不會在一晚間突然莫名奇妙地在世界上消失。
這是上帝不允許的
我幻想著那古舊而新鮮的味道。
它的味道,
隨著教堂蠟燭那透明的薰黑的煙氣,
飄進了我的鼻子。
儘管它換上了束新的馬賽克玻璃,
但它卻沒有因抵受不住文明而腐朽,
反是把本來已經褪去了的年代拉近,
拉到伸手可碰的距離。
我享受這懷舊的空氣。

上帝十分看顧那對在虔誠地在禱告的夫婦的孩子。
他長大後,
可與他的雙親同到這所莊嚴的悠久的禮拜堂作敬拜。
這或許是上帝對他們最大的祝福。
先不說家中的老父老母有否帶過我到皇后碼頭,
在我未曾約到心儀對象之前,
它像被詛咒一樣,
給清拆掉,
被輕輕地扔到歷史書的一角,
不,
被遺忘了。

那天,
有人拿走了「皇后碼頭」那粗黑的笨拙的四隻大字嗎?

p.s.
當然,
你真的看完這篇舊文,
也可告訴我,
我也會很高興的。

聽覺

早幾天遺失了電話耳筒,
世界好像突然少了很多聲音。

也好,
近來的聽力好像差了很多,
希望這段時間聽力可以自我修復一下。

這幾天就讓耳朵感受一下寧靜的聲音吧(寧靜的聲音?!)。
因為我很快就會買回耳筒,
實在忍受不了耳朵太過寧靜。

這是一種個人喜好,
就像我喜歡聽I love you boyz而你不喜歡,
你喜歡周杰倫但我不太喜歡一樣。
當然更多的是我和你也會喜歡的。

我猜想這是與每個人對每種音頻的接受度有關,
情況就如早陣子很流行的蚊嗚鈴聲一樣,
只有青年人聽到而年長的人聽不見。

p.s.
1)有學生在上課時用這個鈴聲,
果然年過40的老師聽不見。

2)據報告指出,
這種蚊嗚鈴聲其實是會損害聽覺的。

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感動人的畫面

很多時候,
電影裡出現一些感人的畫面,
都會有一種「做戲咁做」的感覺。

這未必與演員的演技有關,
只是你認為現實不會出現這般畫面。

今天在乘地鐵途中,
好奇地偷看前方男子究竟在看什麼(我承認是有點變態...)。
原來他正在看他的寶寶的短片,
而且不是一兩段,
而是幾乎每段他都認真地翻看。

我其實沒有太認真看他的寶寶(我真的不想用這種太可愛的詞,但實在想不到更好的),
單是這爸爸的舉動已夠感動。

有時現實比電影畫面是更誇張的。
且更好看。

2009年5月26日 星期二

能放能縮

黃金少年是一個有關異能人的故事。
其中兩個異能人是放大俠(少爺占飾)和縮細俠(Donald飾)。

放大俠平時大大隻隻蝦蝦霸霸,
而縮細俠就細細粒粒膽小怕事。
但實情是,
這是他們都運用了異能後的效果。
真正的放大俠原是細細粒粒的一位,
而縮細俠,
其實是牛高馬大的。

但他們(異能人)終究都不夠地球人厲害,
因為地球人幾乎個個都能放能縮。

例子一:
A買了車路士贏,
車路士輸。
A以為自己黑到車路士輸波。

例子二:
B有很多時間打電玩上網行街唱K,
卻認為開會(做project的那種)花了他太多時間。
B覺得自己未能兼顧太多東西。

例子就只兩個,
你要明白,
就自會明白。

凌晨三點幾

呢一刻真係好眼訓,
不過如果唔開一開電腦都會訓得唔舒服,
梗係好似有野未做咁,
呢個應該係大部份人既通病。

三點幾係條街度原來都已經開始多人,
香港咁細既地方,
所有人既屋企似乎都太細,
所以大部份人都想盡早離開,
搞到周街撞口撞面都係人。

經過果間搬住黎住都十年都未去過既茶樓,
見到個阿伯係度食鳳爪排骨飯,
真係有衝動嗌番盅。

凌晨三點幾,
仲落住雨粉咁係條街度行,
又無喇喇有唔知邊度傳出黎既咳嗽聲都咪話唔驚。

真係好眼訓,
聽朝起身應該會唔記得打過呢篇野。

p.s.
臨出門口果陣先知同蘆葦葉錄果段野上個禮拜係電台出過街。
好眼訓,早抖。

2009年5月25日 星期一

三工

這篇東西與賭博無關。
但的確是「食字」的。

在大時大節,
好些服務行業都會招請更多的臨時工。
但很多人都不太願意在節日上班,
所以需要更多人手的東主都會以更高的薪酬作為招來。
而比平時工錢多一倍的叫作「雙工」。
而在新年期間,
有些東主更會以「三工」以招聘更多人手。

「三工」真的不是人人受得的。
人工高自然要求高,
這點大概很容易明白。

但難受的「三工」是在閒日發來的。

好了,
是時候吐吐苦水。

為了更傳神,
故事會以口語述。

4點收order番7半11半,
7半先知原來今日做酒水。
跟住大佬話今日試下學做檯,
都好,
做檯人工高。
後欄唔係好夠人,
幫手搬埋野入去$@!%!@#@$

而上就是「三工」的故事。
當然,
人工只收一份。

辛苦是辛苦了點,
但得著總是有的。
至少為這篇東西定下了的題材。

p.s.三工分別是:酒水,做檯,後欄。

2009年5月24日 星期日

這些日子的幾件事:(三:尋人啟示)

早幾天行經中環,
聽到一陣陣的鑼鼓聲,
便行前走走湊湊熱鬧。

原來是一群公公婆婆(更多的是主婦)在銀行門前打鑼打鼓地尋人。
他們尋的人大部分都可在電視機上經常看到,
分別是曾任權,任志剛及一群不知為何那些老人會知道的銀行總裁和政府官員。
其實立法會離那間銀行並不算遠,
他們到那裡尋人大概會較易尋得著。

但他們仍堅守在銀行門外尋人,
除了是不想和其他到立法會門外示威抗議的人混淆外,
還有一種「係邊度跌底就係邊度企番起身的意味」。

這種「翻生」精神在某程度上,
是很值得學習的。
但當我再往前走走,
眼前的一個景象又使我明白到他們的尋人行動可能是一種習慣,
只是取代了原來的習慣,
在股票機前不停的爭相的敲敲敲。

能追討損失當然是好。
但就算追討不成,
他們仍會「熱衷」於在這段下晝2至5的黃金時段繼續尋人,
去流一身很久沒流過的熱汗,
而這些汗水又使他們「尋」得更起勁,
再流汗,
更起勁,
再流...
更起...
再...

直至尋回自己。














在股票機前敲下數字,然後又「摽」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