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1日 星期一

世界真細小

在網上隨意地到處走訪,
究竟碰上了多少人?

究竟互聯網是開拓了世界,
還是收窄了世界?

因為看了鄭丹瑞的blog,
想起了一篇舊文,
就是這樣而以

小人物的自述(中六時期的一份文學功課)

這城市很大,
很大,
大得令我有點透不過氣,
大得把我擠壓得渺小。

在這城市裡每活一刻,
我就感到自己縮減了一分。
在這城市活過四十個年頭,
在鏡子裡,
我已看不清自己。

「我出門了。」
我特意的提高了嗓音,
好讓家中老母知道我外出上班,
也好讓我感覺自己的存在。
嗓子隱隱作痛。
小人物要發出大聲音,
受點痛楚,
也是活該的,
我想。

我慣常的把手挽膠袋勾在馬路邊的欄杆上,
並把從前熟悉的玩意拿了出來。
望著手裡厚厚的一疊樓盤宣傳單張,
我竟有點不知所措,
從十年前開始,
它們突然變得很陌生。
我怕拿著它們,
它們好像會把我吃掉,
它們好像看不起我。

十年來,
它們不斷地撒落在這城市的海面上,
要把城市的海水吸乾,
而我那些充滿戰慄的汗珠,
也不斷地把它們弄濕。
那一刻,
我有種莫名奇妙的喜悅。

從前,
街上人的影像都很清晰,
我很容易的便可把他們從群落中挑出來。
他們大多都樂意被我選中,
通常還會報我以一個「你選對人了」,
或「你眼光不俗」的眼神,
我用微笑導引他們步向示範單位的同時,
也不時托托那本已妥當的眼鏡。
我清楚知道,
這可使他們感到我的著緊,
從而增加他們對我的信心。

現在,
街上的人樣分為了兩類,
一類人的影像,
模糊不清;
另一類的影像,
變得比原來的更大,
大得使我懷疑自己不小心走進了大人國。
那些沒實底的幻影,
感覺很熟悉,
滿有親切感,
縱然容貌不易被記清,
但總有個面譜會在腦海中浮現。
反是那些「大人」,
從前他們的身影是那麼的細小,
在人群裡毫不起眼,
蹲在路旁抽煙的樣子,
叫人一看便心生厭惡。
但現在他們是如斯趾高氣揚,
我的眼裡只能看到他們粗獷的毛孔。
毛孔的縫隙,
隱隱洩出他們口裡鼻裡多餘的熱氣,
我好像快要被這熱氣溶掉。

手裡的單張好像只派出過十多張,
它們多是被無聊地在街上閒逛的年青人取走的。
他們,
環保地把它們扔進了廢紙收集箱。

我不想把手上的東西主動地遞到別人手裡。除了害怕,
我覺得沒此需要。
他們有需要買樓,
自會找地產代理。
會因為我手裡的一張彩色紙而去作數百萬的決定嗎?
不。

從前,
我的答案是,
會。
因為從前的人,
不理有沒有需要都買。
從前,
買東西,
不講需要,
包括物業。

因我的汗水而變得更重的紙張伴著我歸家的腳步,
步履與手挽膠袋的東西一樣沈重。

不像其他人,
我從不按自己家的門鈴,
反正是沒人會聽到的,
十二年前結婚的妻子在十年前帶著孩子走了,
家中只剩下耳朵不靈光的老母。

我打開冰箱活門,
看到裡面有一隻包裹了保鮮紙的白瓷碟,
保鮮紙上鋪滿了水蒸氣,
隱約看到是一尾吃剩一半的紅衫魚。
檯面上放著一碗飯和一碗湯。

我拿起湯,
細細的喝了一口。
原來,
我的影子要在那溫吞吞的泛著油的牛骨湯才能映得真實。

2009年8月25日 星期二

工作是能治病的

上班第二天,
開始工作。

準備上班用的紙巾,
竟然到下班也沒用上兩張。
明明昨天還是鼻水猛流。

哈哈,
健康的感覺真好。

真心,
工作是能治病的。

要明白/認同這道理,
先要明白/攪清工作與忙碌是有分別的。
你可以有很多工作,
但並不忙碌;
你可以沒有工作,
但很忙碌。
有些人就是喜歡搞到/弄得自己一副很忙很忙的樣子,
但你問他忙什麼,
他總是很猶疑/遲疑地答你:
總知就好忙喇!

退休後仍不斷工作的老人,
身體似乎都很健康。

你看*在路邊執拾紙皮鋁罐的公公婆婆,
(主要是婆婆們,
公公們通常比較懶)
有時懷疑自己能不能推動他們的大木頭車;
經常探聽陳家個女乖王家個仔孝順方家個孫叻仔李家娶到個好新抱的陳李張黃何八姨公婆,
可算是繼菲印藉傭工後的最強網絡。

他們看來都很健康,
只少表面如此。

真的,
常懶在家裡,
什麼事都不(想)幹,
是會屈/鬱到病的。

老人家常說:
成日喱係屋企摳臭/摳菇咩你?

摳菇,
不如努力工作,
買件mercibeaucoup。

原來這是一篇廣告...
$#&#!)_+?:Q@^!()(!@$%

*有報導指出,
某部份在路邊執拾紙皮鋁罐的公公婆婆其實生活無憂,
只是那代人一生都辛勤/節儉慣了,
所以仍然繼續從前的生活方式。
當然,
生活很苦的仍屬多數。
無論如何,
不斷工作的他們都是值得尊敬的。

2009年8月21日 星期五

檸樂加薑

又病,
每一步都是拖行的。

好不容易地走進了一所茶餐廳,
看著餐牌,
沒什麼想吃的。(你也知道病了/鼻塞的人其實吃什麼也沒分別)
如果還有空/想病多幾日,
便會點一隻炸雞脾來感受一下朦朧的味覺。

算了,
沙津加豬扒包。(說來豬扒包也蠻熱氣...)

飲品,
檸樂加薑?
哈,
這所不起眼的茶餐廳竟然有檸樂加薑提供,
還大刺刺地寫在餐牌上,
還真夠大膽。
(真的很難舉出有比這更麻煩的飲料)

加五蚊?
很便宜啊。
有次在某酒店當抄散時,
在一個由一所名牌小學舉辦的晚宴上,
一位太太在席間感到頭痛,
查問有沒有檸樂加薑提供,
幾位經理相量後定價三十五完一杯。
最後由於酒店所有可樂都經雪藏,
而解凍時間約需三十分鐘。
(不是煲的嗎?
看來他們還是怕麻煩...)
最後,
那位太太只得嘆一句:
算數喇咁...

加五蚊
哈,
就來一杯。

問題來了,
檸樂加薑究竟有什麼功效呢?
是治頭痛還是感冒?
還是,
這些都只是以訛傳訛的民間傳說?

是但,
身體不適的人什麼都信。(看看寶藥黨氣功師神醫風水師的成功就知道)

味道如何?
不要問吧...

p.s.
可口可樂是由美國一藥劑師發明的,
原先配方含有酒精及可卡因
這背景令可口可樂有藥用功效聽來有根有據

2009年8月20日 星期四

喂!

你也太孱弱了吧!

這個夏天你究竟病了多少次?

整天像條軟皮蛇般懶在床上又睡不著,
很好玩嗎?

連續兩晚吃火鍋,
給太陽曬曬就病,
你唔好去死!

病到腦都塞埋,
亂咁打字出黎發泄,
好好玩咩?

你就係唔可以好好地交功課?
你知唔知你爭落人地好多?
你係得閒死唔得閒病!

你好快同我好番!

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

羈絆

首次看到這個詞是看火影卡通,
然後便一直以為這個詞是由日文借過來的。

近日看蔡瀾的《老友寫老友》,
內裡提到倪匡替古龍寫的訃文上也用上了羈絆這個詞,
看來這個詞並非來老貨

年多前以羈絆為題寫下的小說:

羈絆

幾個小男孩催趕著站在前方的小女孩走快些。
小女孩聽到指令,
也沒有回頭答覆,
便使盡全身的力氣使勁地在斜坡上奔跑起來。
她的兩條辮子隨著她的跑動,
猛烈地晃動著。

昨晚在家裡與哥哥一起觀看電影的阿光覺得眼前兩條黑色的打結的條狀物很眼熟。
他記得電影裡的男主角也手持一條這樣子的皮鞭,
並舞動著那鞭子擊退敵人。
在昨晚的夢裡,
他也擁有一條這樣的鞭子。
他揮動著鞭子,
隨意地在空中劃了幾個圖案,
主要都是圖形。
鄰家那隻老黃狗被阿光的鞭子吸引過去,
想要咬住鞭子。
阿光不喜歡那頭老狗,
覺得牠和鄰家的奶奶的老相都很噁心。
但老黃狗很不識趣地緊緊纏著阿光,
惹得他把皮鞭毫不留情向牠那肥腫的滿佈縐紋的身軀抽打過去。

老黃狗被打走,
他滿意地笑了笑,
然後學效電影男主角般把皮鞭用力收回。

啪。
阿光手臂上多了一條鮮紅的不算淺的疤痕,
傷口開始發燙,
至乎騰痛。
還沒長粗的短小的手指在傷口處摸著摸著,
模模糊糊的醒了過來。
傷口繼續紅腫發熱,
但手上的皮鞭好像落在了哥哥手上。

眼前兩條黑色的晃動的辮子使阿光的傷口好像再擴大了些,
並隱隱作痛。
阿光大聲吆喝,
叫小女孩停下。
小女孩正沈醉於忘我的跑步動作之中。
這單純的無目的跑動感覺使小女孩感到很滿足。
她蔽起雙眼,
任由尚未變粗的雙腿主導著整個身體,
向前方奔跑。
馬路上的車子駛過的聲音都沒有進到小女孩的耳朵,
她只聽到自己不知有沒有發出的笑聲。
這笑聲使沒有看到的畫面變得更加美麗美好。

另一個男孩看到小女孩沒有停下,
便望了阿光一眼。
他看到阿光的臉上開始流出汗水。
他並不知道阿光流汗的原因,
但覺得閃閃發亮的汗水很誘人,
他也想要流下這樣的汗水。
他又看到小女孩跑過的地方都疏落地出現著滴在灰石路後變黑的汗珠。
想到這裡,
他便向著小女孩跑去,
並不時回身看看自己滴下的汗珠與小女孩的有沒有不同。

他們開始起哄,
說阿光連個細路女都叫唔停,
並說肥東原來係咸濕仔,
想追阿紫。
但其實他們都與阿紫一樣在村口的小學就讀小五,
當中有兩個是向地的新移民,
也只是比他們大一兩歲。
阿光從褲袋內拔出那把前幾天在商場文具店偷來的玩具槍,
向著阿紫和肥東跑去,
但沒有作聲示意他們停下。

坐在路旁石壆談家事說是非的老朽指著剛走過的兩個小孩大聲喝罵,
說他們沒家教,
椿瘟雞咁遲早撞死人。
然後不自覺地底頭打量一下身己的身體,
暗自慶幸自己沒被撞倒。
其他人是否受傷對她們來說其實倒沒所謂。
阿光又跑過這群老朽身旁。
他瞥到其中一個正是鄰家的奶奶,
就加快了腳步,
不想被她看到自己手拿著槍。
他害怕媽媽知道後會責打他。

老奶奶沒認出剛剛跑過的是鄰屋的阿光,
她只想著今晚燒什麼菜給很久沒回家吃飯的兒子吃。
她想致電兒子問他想吃什麼,
但就是記不起兒子的電話號碼。
坐在她身旁的另一個老婦正懷疑剛才跑過的兩個小孩其中一個是否就是自己的孫女阿紫,
阿光的經過湊巧衝散了她快要定形的答案。
她已經沒有額外的精神去思考這類沒完沒了的問題。

阿光一邊跑一邊為玩具槍上鏜,
在沒有徵兆之下把子彈射向肥東。
肥東懗然的轉個身子,
看到一個面上滿佈汗水的男孩,
看來是很熟悉的,
但從沒有見過他這樣的眼神和手上握著的槍。
他慌亂地吞了幾下口水,
然後戰戰競競地罵了幾句與他年齡不答配的髒話,
直至又一發子彈射中了他的手臂後他才停止了罵。

阿光不想和另外一人分享拿握著鞭子的喜悅。
這應該是他個人獨享的,
他想。
小女孩兩條辮子仍在空中飛舞,
但勢頭已減弱不少。
鞭子的概模越來越清晰。
阿光開始意識到眼前兩條黑色的線物只是普通的辮子。
但他認為這想法比鞭子本身更不真實。
他加快了腳步而認証他所謂的真實。
他伸手捉著其中一條辮子。

啪。街上迴盪著一下鞭子打落在地的悶響。


這東西究竟在寫什麼,
現在的我也不清楚。

只感覺到,
很黑...

2009年8月14日 星期五

好好記住

友人a在教我玩*rubik's cube時,
友人b在旁問:又是要背公式的東西嗎?
友人a答:要啊。
友人b:那我不學了,
很討厭要背的東西。

這種態度沒有對錯的,
因為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所喜歡的(雖然現實並非如此)。

早些年,
我也覺得背東西實是是件蠢人才會造的事情

現在則覺得,
有得背,
其實是件好事。

好處與讀歷史大致相同。
(緊記,
背了還要靈活變通,
反則便是重蹈覆轍,
一點教訓也吸收不到...)

我頗相信智慧想象創意看似無中生有的東西都是由一定的記憶力發展出來。
沒有例子証據數據前科支持的說話/文章通常都很空洞。

金庸和倪匡都是記憶超人。
沒有了一定的記憶,
大概出不了郭靖衛斯理。

"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Albert Einstein said.
但他的知識是...

當然,
看完這篇東西你仍可堅持把記憶和思考清楚地區分。
這世界已有太多東西沒得選擇,
你實在沒必要聽我的一套。

不過你覺得這篇東西有些地方還有些道理,
便請好好記住

*即魔方,扭計骰。Rubik是發明這玩意的人。


與這篇東西無關的,
只是剛好想到這歌。

youtube只有這version,(另一個version核突得想死...)
有興趣的話自己想辦法找來聽聽。

2009年8月13日 星期四

再到盛記大排檔

從天水圍走出來,
心血來潮,
又想到盛記大排檔。

這回老闆正忙著招呼幾個*外國人,
由一個壯健的婆婆招呼我坐下。

這兩天看著蔡瀾的*《老友寫老友》,
內裡形容的菜式是要把人引個半死,
其中海鮮/魚類尤甚,
便打算叫尾蒸魚。
但再想一想,
自己其實很怕,
萬一魚不夠鮮又或蒸得不好,
(想來魚其實是應該腥的。
這心態就像吃羊不要羶一樣沒道理)
看來我是肯定會白白浪費掉整碟魚...
算了,
還是點蕃茄牛肉比較穩陣/穩妥。

和上次的蕃茄紅衫魚的蕃茄一樣惹味,
只是這次的蕃茄好像還不夠熟/火候,
還帶些少酸澀味。
但還是很不錯的。

另一個伙計走來替我結帳,
心想這次得不到老闆的招呼好像差了點什麼。
說時遲,
他在離開的樓梯口報了個親切的*感激的笑容。

定要帶多些人到這吃吃這種味道。

*餐牌是沒有英文翻譯的,
老闆又不像懂英語,
他們是怎樣溝通的...
*《老友寫老友》是蔡瀾寫倪匡。
是本無論內容和文筆都有很高水準的書。
*感激是人與人之間很重要的東西,
不需要也不要常掛在口邊,
但至少不要在一切都當作奉旨的。

飽食度:30%

p.s.
還有兩篇短東西打算寫,
但很眼訓,
記得再寫。

早抖。

2009年8月9日 星期日

由大圍到大美篤...再到大圍

如果這篇東西用了崎嶇的路程就如人生等的比喻,
就與外國小說大多以一個*又黑暗,又是狂風暴雨的晚上作開首一樣,
落入了俗套。
(關於俗套這兩個字,
真的很頂癮,
有機會會談,
記得的話)

但這樣的情況好像很難避免。

我會努力的。

一行五人乘火車到大圍,
開始了緊張的單車之旅...
這是什麼鬼東西!

沿途直得拍下的記下的真的不算多,
現在還記得的片段,
應該是精華/惟一可取的地方:
沙田馬場外的紅色直路夠悶煞人;
落斜階段煞掣是苦辛的表現;
有人很想和cosplay模特拍照但嘴裡不認;
由大圍到大美篤應乘火車轉巴士,
為什麼還要由大美篤返回大圍!

盡量不再參與這類形貼錢買難受的活動。

到馬料水一遊:

請勿留意這群人的嘴臉。

*例子有漫畫史諾比和哈利波特。

p.s.
1.練成了初階的不扶把手騎車。
2.大圍的小吃檔都很有水準,
尤是牛什。

2009年8月7日 星期五

london bridge is

哈,
為什麼小時候唱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的時候,
從沒有意會到這首兒歌其實很恐怖,
興高彩烈地唱著?

是不明白歌詞嗎?
歌詞就只有不斷重複的兩句,
而且英文也算不上艱深...

大概當一群人做著同一件事時,
人就會變得懶/不願思考,
而且缺乏原來的應有的意識/警覺。

關於這首兒歌,
流傳著這樣的一個故事:
傳說在入黑後,
一隻女鬼就會現身倫敦橋唱歌,
而倫敦橋亦曾在這傳聞下斷裂。

後來英國政府更把倫敦橋賣到美國
所以倫敦橋並不是在英國的。

其實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的最後一句是什麼?

p.s.
1.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的中文版是什麼?
有隻雀隻跌落水
也是一首很恐怖的兒歌
更恐怖的是,
你我都曾經興高彩烈地唱過...

2.如果幼稚圖老師教小朋友這首兒歌只因其歌詞簡單容易上口的話,
她們未免輕看/忽視了童年陰影這回事...

2009年8月5日 星期三

戒.咖啡

大概在中四開始,
每日早晨都是以/靠一杯咖啡作開始。

把咖啡當作早餐純粹是貪方便,
一來早上不想把太多東西放進肚內,
二來渴咖啡之後真的挺精神的。

現在,
則成了個病態地倚賴咖啡生活的病患...

請不要說出諸如想戒就實戒到好易戒邊會上癮等論調。
如果是這樣的話,
就不會有那麼多戒毒戒煙戒賭失敗的個案。
有/很多時侯,
不是你想甩就可以甩到的
因為,
很多東西都有後遺...
(毒品煙草咖啡主要是靠化學成份令人上癮,
賭則主要是以小博大的心理和纏身的債項)

我能對咖啡作出惟一的微不足道的反抗就只有堅持在家以外的地方不渴咖啡。
也慶幸這反抗使我在starbucks熱下省了不少錢...

希望它可以成功取替咖啡的位置。

又是一種hyper食物,
看來問題是出自我身上。

榴槤家族

深信不吃榴槤的人會缺少了點快樂。
榴槤,
真的好吃。

十分慶幸自己生長於每逢七八月屋子就會飄著榴槤香的家,
這使屋裡的人都變得更有味道

榴槤的香味...

算了,
無論我怎樣形容,
不吃的人還是不會吃。

我不否認榴槤是臭的,
但個人認為香或臭都比不香不臭好,
而連臭也懂得欣賞的,
當然比只懂吃香(是有心食的)的人更多元。
這說法實在很得罪人...

不愛吃臭豆腐,肯德基從前的菜絲沙律和榴槤的人,
只能嘆一句:
無福消受。

榴槤家族首腦的生日,
就因榴槤變得更精采!


p.s.
榴槤是種很熱氣的生果。
但聽說用榴槤的外殼瓢水渴便能解掉熱氣。
沒有考究過這說法的真確性,
只知道這樣做很容易拮親手。
這是過來人的親身經歷。

2009年8月4日 星期二

mi.do .ri.mi.doing

這串隨便哼哼也會有快樂感覺的音符,
大部份人認識它都是因為可口可樂的廣告,
我也是。

而我最初對這段快樂旋律的概念就只是五個不同音調(高低)的,
即:


直至一次某填詞人的分享會上,
他在示範填詞時,
哼出mi do ri mi do,
才算真正認識了

審美的眼光與角度從來不是想象般簡單。
但當中並沒有絕對的高低之分,
背景/思維/認知不同,
標準也當然不同。
但既有的眼光和角度都可靠*觸媒去調高調低,
就像相機鏡頭可調遠調近。

真的,
哼一哼也會快樂。

倒是整首歌聽的感覺沒那幾個音強烈...


p.s.
1)碰到任何樂器都會狂彈這個旋律。
2)任何我有份作後期製作的東西都會被硬加這個旋律。

*曾在「觸媒」這舊文提及,
有興趣可翻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