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6日 星期四

關於菲律賓挾持人質事件(二)

事件發生的那天晚上,
我並不在家中,
也不是在一些有電視裝置的茶餐廳或茶樓吃飯,
沒有看到電視的直播。

在這段時間,
收到一個朋友的一個短信:
你有無睇電視呀?
由於那時我正忙著一些事情,
更沒有意識到發生了這樣重大的事情,
只以為是電視播著什麼有趣的節目,
所以也沒有追問究竟電視播著什麼。

乘西鐵回家途中,
聽見電視好像廣播著一則港人在菲律賓??的消息,
列車也將抵達下一站,
車站提示廣播蓋過了新聞聲音,
我也就繼續看小說。

回到家裡,
大約十二時許,
也很累了,
洗過澡,
沒有按著電腦便爬上床去睡。

但自從用了有wi-fi功能的手電,
睡前也忍不著會上網查閱一下電郵和Facebook。
當晚大部分朋友的Facebook status也很火大,
也有一些朋友概述了一下事件,
我大概有了個大概,
我想。
由於我的手電上網系統很慢,
所以放棄了到雅虎搜尋新聞,
便又爬下床,
按著電視機,
看看有沒有相關的報導。
電視正播放著古靈精探。

那一刻,
我沒有想過是這麼嚴重的一件事件。

但睡覺前的一刻,
卻不知道為何感覺自己好像作了什麼壞事,
為什麼我竟然對此大事件所知無幾

無知也是一種罪


如果比他人知道一間公司更多的業績營運狀況,
那作出的投資決定也會相較準確;
如果比敵軍知道更多的地形天氣變化,
那作出的戰略步處也會相較合適,
掌握越多的資訊也就越接近成功
這是大多數人也相信的法則。

但是,
在這個資訊已經到達氾濫的年代,
這法則已變成,
知道太少的資訊是一種罪
不是別人加諸於你身上,
而是自身的一種缺乏感

資訊況忽是隨手可握,
所以沒有抓到就是罪

是不是已經發展成這樣子?

我還沒有弄清楚。

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關於菲律賓挾持人質事件(一)

痛心。

不能說是和所有人一樣的痛心,
因為我不知道大家究竟有多痛心,
因為事件遭害的死者傷者及他們的家屬的心一定比我痛。

痛心。

事件中,
我沒有痛失任何一位有血緣關系的親人。

我必須先這樣說清楚,
因為以下說的,
或許會給人又唔係你死o左屋企人你梗係咁講的感覺。

我深信,
這樣的事情,
沒有人希望發生,
我們不想,
菲律賓人也不想。
如果因此事而產生仇菲情緒,
甚至惡待家中的菲籍傭工,
那就和給解僱而把憤怒發洩在無辜的人身上的兇徒沒有兩樣。


這是我在當晚(大概是十一二點的時候)大約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後在Facebook留下的status。
然後有朋友回覆道:
大致上同意這看法,
但菲律賓的警察和政府未必持相同看法。(agree but maybe the 菲律賓 gov and police don't think so......from Henry Li)

再有朋友留下了這連結:
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pid=83148&id=108807739178238&fbid=108815409177471 from Leung Ka Ho
看到了這些圖,
心裡真的罵了不少粗口,
還憤怒得想過要刪除了這條status。

最後我並沒有把這status刪去。
而且,
繼續深信這是對的。

額外資訊不是優勢,掌握些許關鍵資訊就能直探複雜現象背後的意義。(《決斷2秒間》@葛拉威爾)

是的,
無論是圖片影像菲律賓總統的事後訪問,
都反映著:
who fucking cares you Hong Kong people.
尤其是當看到菲律賓警察竟無恥地走到遭脅持的旅遊車前拍照的圖片,
這樣的畫面根本不存在著所謂的尊重—
沒有對人質和自身(職業人格)的尊重。

但這些都不是事情發生後的意義

基督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知道。

他們不知道。
因為,
他們是失控的一群。
可悲的是,
失控的一群掌控了那地方的權力。

我們或許因那些失控的激起了憤怒,
但請不要把怒火延到更多的無辜的人身上。

就像向污點潑墨,
事情只會越來越黑,
最後
給一個黑色的大啞鈴狠狠壓死。

公道是要追討,
但只能用和平的方法。
討公道絕不是使用暴力(各種形式的暴力,包括言語網絡行動等)的藉口,
因為暴力是不公道的

我仍然深信:
這樣的事情,
沒有人希望發生,
我們不想,
菲律賓人也不想。
如果因此事而產生仇菲情緒,
甚至惡待家中的菲籍傭工,
那就和給解僱而把憤怒發洩在無辜的人身上的兇徒沒有兩樣。

2010年8月23日 星期一

鹵水雞翼

下午,
不想出外找吃的,
便到廚房隨便弄了個出前一丁來填肚。

一直都不是出前一丁迷,
但合味道的價錢比較貴,
為了省點錢也沒辦法啦……
(出前一丁推出杯麵時網上曾出現過合味道杯麵和出前一丁杯麵的對疊陣營。
其實兩個也是日清旗下的兄弟品牌,
不要雙煎太急才對嘛。)

比較喜歡合味道的原因,
就是因為那些實實的蛋粒蝦粒牛肉粒
所以有一陣子出前一丁的豬骨濃湯麵會連上半隻鹵蛋的時期,
我也是超愛的。
簡單點來說就是貪除了麵條以外的額外配料啊。

吃著這碗沒有配點的出前一丁,
就有如果雪櫃有一盤鹵水就好喇的想法。
豬腩肉豬耳豬大腸(為什麼都是豬?)鹵蛋雞翼豆腐干……

幾年前公公就是會突然弄了些鹵味叫我和妹妹到西環他家吃飯,
每次總是說:
出黎喇我同阿婆食唔曬咁多快o的出黎幫手食o的
食唔曬就唔好整咁多喇嘛……
然後就會拿些藉口推搪著。

這幾年公公的腿已沒以前的好,
也沒再整鹵水了。
說來真的很懷念。

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

《迷》(一)

這陣子都在追看《迷》。

其實之前也看過了。
第一次看到三集左右便放棄了。
第二次好點,
大約五集。
不是劇情不好,
而是環境的因素所影響。
內環境及外環境。

先說內環境。
故事發生在荒島上,
角色經常要走入草叢,
尋人救人獵野豬找發訊儀器
而且為了營造緊張和未知的氣氛,
通常天氣都不太好,
總是天陰陰的(說來這是怎樣控制的?),
總總因素結合,
可想象得到畫面有夠

不過外環境因素可能才是主因—
就是在光線不太充足的電腦面前看喇。

後來聽說很多人在劇集進入第三季便陸續放棄(《迷》的第三季好像遇上了編劇組罷工的問題),
都是說睇到人都lost(好像沒聽過其他解釋),
然後開始轉向了《Prison Break》和《Heroes》,
再然後《迷》又進行到多少季也沒有消息了。

《迷》的兩集試播成本在廣播網歷史上是最昂貴的,
據說價格在1000萬美元到1400萬美元之間。
相比其他劇集,
在2005年平均一小時長的試播劇集成本不過400萬美元。
(來源:維基百科)

如果劇集失敗的話,
製作人大概也留不住吧*

結果第六季,
好評如潮。

*製作人Lloyd Braun在《迷》第六季播出前便被ABC公司的母公司迪士尼的高層解僱。
部分原因是由於過低的收視率以及他為如此昂貴危險的計劃大開綠燈。
(來源:維基百科)
這個故事教訓我們,
沒有多少人有耐性等得到好戲在後頭

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和讀《小王子》時的感覺很相象啊!

《小王子》是上實習期間在公司讀的。
當然沒可能整本書拿到檯上去讀啊,
就算工作不算忙(其實甚至是有點閒),
也不能這樣誇張好吧……
《小王子》是在網上讀的,
網址是這個:
http://www.nbes.tnc.edu.tw/prince/index.htm

到現在還是覺得狐狸要求小王子馴養自己,
求說這樣可以讓自己和小王子成為彼此的唯一是有點病態的說法……
但這倒暗合了我們現在對成長的定義:
不斷改變自己,
迎合別人加在自己身上的期許。

話說回來,
說《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跟《小王子》很相像其實是很不公平的哪,
類似的故事模式早在兒時已經讀過。
就是《小蝌蚪找媽媽》的格局。
(還有沒有其他?)

形式的相同有時很容易讓人有「大概內容也所差無幾喇......」的想法。
形式只是形式,
要不,
現在的小孩不會沒有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但《小王子》還是這樣暢銷。
(當然小王子比起小蝌蚪更容易商品化也是要因。)

還是沒有說過什麼關於牧羊少年的事情。

要知道的重點就點列好了:
1.)故事不算長,
大概是兩小時內的長度。
2.)不要以為這真是個牧羊的故事。
可能牧羊是一種象徵,
但在我來說,
少年的工種其實沒太大干係。
3.)不過牧羊少年是比較有噱頭啦……
4.)故事真的很像《小王子》……